【家庭幸福窩】
如果孩子像一棵樹
文雅怜 (佳音電台「給你幸福」節目主持人)
如果孩子像一棵樹,我們會期待他在愛中被澆灌,在安全感中被扶持,在鼓勵中被滋養。雖然我明白在教養孩童、家庭經營的路上有多麼掙扎與挫折……。
多祈禱多關懷才能觸摸心靈
和孩子學校老師通了電話,向她請教現在國語心誌書寫的格式。不記得過去求學過程有類似的作業名稱,後來才明白是類似作文綱要、心得的內容。
順口問了班上一位學生的近況,他是我從幼稚園就因為進班說故事,而在班上認識的一位聰明學生。得知他上小學後,在班上適應的情況有些困難,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直覺告訴我,這孩子可能面對了一些生活的變動,才會反映在他外在的行為上。果不其然,他有至近的親人遠赴他鄉!
「妳有什麼好方法嗎?」關心學生的老師問我。
「好難!」我回答。
難的原因,是這名學生能在學校的時間不長。另外也難在,其他人都不是他心裡最在意的關鍵人物。當然,有許多人因為一位好老師、好朋友、好長輩的陪伴,而扭轉了曾在生命中關係的失落,然而所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卻是數倍以上,而且需要祈禱所投注的心力能真正觸摸到對方的心。
問題的根源在於家庭的崩解
「父母必修的10堂課」作者楊艾德(Ed Young),曾在其著作中指出:「多年來我一直重申我的信念:美國首要的問題是家庭的破碎。每當我提到這個問題,總有人會提出另外一個他認為『更嚴重』的難題。但只要我們繼續談下去,過不久他便會發現:這些難題的根源,仍在家庭的崩解上。」
走一趟坊間書店,家庭與教養相關書籍、雜誌,充斥著書櫃版面,可想而知現代父母多麼重視相關議題。曾於節目中介紹的《如何說,孩子會聽,以及如何聽,孩子會說》一書,作者便教授如何透過用心傾聽且給予同理心的回應,可以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感覺;透過肯定孩子最好的一面,這些陪伴會讓孩子面對疑惑或沮喪時,幫助他面對難關。
親子天下雜誌做了「12歲前累積親子幸福存款」專題,訪問多對父母累積親子幸福存款的方式,期待趁著孩子還願意膩著爸媽、心還柔軟的時候,種下幸福的種子,讓這些美好的回憶成為未來孩子面對困難時的正面能量。
建立成人與孩童的對話管道
以上不論是哪種角度切入,其實都需要成人與孩童間大量的對話與接觸。面對「認知家庭的重要」與「實際凝聚家庭關係」,我們如同站在繩索的兩端拔河。若我們忙於追求給孩子或給自己更好的物質享受、地位的成長,卻因此造成無法給孩子專注的時間與陪伴,我們就會茫然於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
若我們看到唯一的成功,是學有所成、光宗耀祖、名列富豪,那麼我們就無需訝異:為何主題餐廳的物品接二連三被偷盜,讓業者直呼:「台灣人到底怎麼了?」為何有人期待打卡炫富?為何我們不再能一昧安心的食、衣、住、行?
以愛與時間陪伴澆灌孩童心
走在校園裡,偶爾會遇見過去在幼稚園裡跟他們說過故事的孩子,看著他們已經要步入高年級,有些他們的故事卻一直在我心中放不下。我明白現在的醫療體系越來越精進,我了解現在的輔導體制越來越專業,但是,如果孩子們可以不需要特殊專業的醫療與輔導,就能夠愉快、盡情地跟家人、同伴享受互動、精心的時刻,那麼,在教養孩童與經營家庭上可能遇到的掙扎與挫折,都變得有價值了。
如果孩子像一棵樹,我們只能期待用真愛的犧牲與時間的陪伴來澆灌,用實際的安慰與溫暖的擁抱來扶持,用專注地聆聽與智慧的訴說來滋養,用自己的生命來影響他們的生命。有些人期待教育不只是課堂唸書式的教育而期待翻轉教育,我想,我們也可以期待家庭不只是固定式的旅店,而期待翻轉家庭,翻轉關係!
(文雅怜主持的「給你幸福」節目,每週一、二、四、五16:05-17: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