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我們都談到「拖延」這個深深危害我們職場動力的不良習慣。一般造成人會拖延的成因不外乎「不愉快的經驗」與「恐懼失敗」。 兒時對某人與某事未處理的不愉快經驗,常影響成人後的我們,下意識抗拒某些場景。對失敗的不好經驗,也會導致我們因恐懼失敗,而不自覺地對無把握之事採取拖延的戰術。這些不自覺的習慣,都大大影響我們的時間管理及工作效率。
究竟該如何對抗拖延惡習呢?
一次改一件
拖延是一種毛病,如果身體有很多病,我們不可能一次全都醫,總有個先後秩序。在我的經驗裡,上帝會協助我們知道現在最要緊的是改正哪一件事。
如果我們發現在一個特定時間裡,我總是為類似的事情痛苦、為同一種情況懊惱、或因同類事而有壓力,那非常可能,這件事就是我現在最需要對付的頭號敵人。
如同一位神學家路易斯所言:「環境是上帝對我們的呼喊。」其實,我們不需要害怕生活中的困難狀況,因為那不過是上帝對我們的提醒,以及賜給我們的成長機會。
平日,神可能是以溫柔慈聲來規勸我們,提示我們注意或反省一下生活裡養成的的不良習慣,但若我們總是忽略上帝的微聲規勸,那麼不得已,上帝只好藉著逆境來對我們大聲說話了。
因此, 如果你發現哪件事老是給你壓力,造成你的拖延,那個你最不願面對的景況,總是重複出現在你身旁,請注意,那正是上帝在對你說:「watch out!」(注意!)
上帝是最瞭解我們的人。如果祂對你我發出提醒,配合祂,順服祂,此刻就面對這個毛病,是你我最佳的選擇。有那個病人,在醫生對他發出健康警訊時,會置之不理呢?選擇即刻醫治,配合醫生指示行動,才是讓疾病遠離的最佳態度,不是嗎? 上帝是我們最好的大醫生,順從祂的提醒,按照祂的步驟,一件一件的改,一步一腳印的做,我們就可以順利的矯正我們的拖延大毛病了。
減少不做的意願
對抗拖延的第二個原則,是「減少不做的意願」。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偏偏優先選擇做,正是拖延的典型。
人為何會抗拒做某事?那是因為覺得這樣「比較舒服」。因此要改正拖延的方式,秘訣就在減少拖的意願,改正「比較舒服」的迷思。
你可以,不斷地暗示自己、提醒自己、或警告自己,如果我現在拖延了,後果將會是如何地可怕?!甚至,那承擔結果的痛苦,會遠超過現在暫時拖著不做的快樂。降低拖延的快樂,就能減少拖的意願。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血糖高,如果不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就可能引發
糖尿病。當然,對我這本來不習慣運動的人,突然要強迫規律運動,一定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我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警告自己,如果現在不運動,讓血糖無法控制,導致真的罹患糖尿病,可能就要面對截肢、失明、洗腎等更不欲的後果。
把一時的肌肉酸痛與天天運動的小麻煩,和可怕的糖尿病副作用相比,我「拖」的意願自然就會降低許多,也就比較容易去實行運動計畫。
加強願做的心
激發自己做某事、而不拖某事的意願,「加強」願做的心,是對抗拖延的第三原則。
再以運動為例,我與我先生,為了養成天天運動的新習慣,就優先選擇在台大校園開始我們的運動計畫。因為台大本就是一處我們常去散步的地方,我們很喜愛那裡的樹木與校園景觀。
在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開始運動,自然比較不會抗拒;加上初期也不要求運動量,只是養成每天去校園運動的習慣,還可以順便欣賞美景,愉快的出門經驗強化了運動的心情,天天出門運動就不以為苦了。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加強我們做「那事」,那個本不願去做的事的「愉快經驗」,自然比較容易改正拖延的壞習慣。
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習慣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養成。從拖延習慣,改成不拖延習慣,自然也需要時間養成。努力強化自己意願,堅持面對而不拖延,一段時間後,就能讓作的意願勝過拖的意願了,甚至進而感受到不拖的成就感,以及作的快樂,如此拖延某事的綑綁就會脫落了。
當我們開始矯正拖延時,除了把握一次改一件、減低不做意願,並強化願做的心三個大原則,最後當然就是要有恆心,忍耐一段時間,給自己一段時間,用紀律養成我們的新習慣,這樣,對抗拖延就算大功告成了。
(「展翅上騰-Office EQ」節目 每週二08:00-9:00播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