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窩】
幫孩子改頭換面
讓微排擠不惡化為霸凌事件
>彭菊仙 資深媒體人、親子叢書作家
小茹是一個博學強記、反應敏捷的資優生,不僅在課堂上能對答如流,而且多半能舉一反三、滔滔不絕,說出同學們根本無從理解的例證和知識;而她的每一科成績更是遙遙領先,資優又績優的她在班上顯得鶴立雞群,同學們對她另眼相待,老師們也以她為榮。
不斷接收到肯定與讚賞,讓小茹愈來愈愛現、愈加饒舌,下課的分分秒秒都在發表高論,三不五時就要彰顯豐功偉業。從未自覺要適度藏鋒的小茹,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她的話題總是只圍著自己打轉。
不斷自我擴張易產生排擠效應
升上國中之後,心思變得細密複雜的同學們,開始對小茹的行徑感到反感,原本只是兩三個女同學看她不順眼,逐漸地,形成了一個集團。他們在小茹背後惡毒的攻訐她,只要經過她的身旁,就會故意咒罵:「婊子」、「欠人幹」…等不堪入耳的話。而這個集團愈滾愈大,最後在班上竟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連原本和小茹毫無瓜葛的同學,最後都被逼得表態,一起加入排擠的行列。
小茹發現情況不對勁,但為時已晚,她想要扭轉情勢,但卻苦無對策。她開始變得沉默而憂鬱,有時在家還會莫名其妙的亂發脾氣、哭泣,小茹的媽媽發現不對勁,介入後才挖掘出實情。
氣憤難耐的媽媽於是衝去班上興師問罪,並當著老師的面,非常強勢的把排擠過小茹的同學們一個個揪出來,逼他們一個個當眾向小茹道歉。
小茹的媽媽自認給女兒出了口氣,討回了公道,而以為排擠情勢應該就此落幕,沒想到,道歉事件發生之後,同學們雖然不再公然挑釁小茹,但卻再也沒有人願意接近她,而且背地裡憎惡小茹的同學反而更多,小茹得到的結果不是重新獲得友誼,反而是更加的被孤立。
改善自我才能獲得他人的接納
在這個案例中,很明顯的,最大的問題根結並沒有被解決,也就是小茹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遭到同學討厭,若是小茹不改愛現的特質、學不會適度地收斂自己,那麼將來她在其他的團體裡一樣會複製出相同的命運。
事出必有因,孩子被排擠,最重要的,不是幫孩子出氣,而是釐清被排擠的原因。我們可以先問問和孩子熟識的同學或老師,他們如何評斷孩子?有同學們不喜歡的特點或行為嗎?太愛現嗎?喜歡捉弄別人嗎?喜歡告狀?太小氣?不愛乾淨身上有異味?東西雜亂影響整潔?功課不好被人譏笑?唯有陪著孩子正本清源,才能幫助他扭轉劣勢,脫離被人討厭的醜惡形象。
比如孩子容易流汗而發出體臭、讓人禁不住想迴避,那麼爸媽可以用繪本故事或是真實的案例來引導孩子去思考別人的觀感。鼓勵並教導孩子仔細的洗頭、洗澡並自我檢查。如果孩子能做到,就給予肯定以強化他的正向感覺,同時也教導孩子多帶一兩套衣服,便於替換。教孩子方法改善自我,才能讓孩子真正獲得他人的接納。
搶對時機以找到排擠問題根源
父母切忌在還未找到原因時,直接以暴制暴,或者以強權當眾羞辱排擠者,此做法雖然能讓孩子的委屈得到一時的平反,但是日後孩子很可能在班上成為沒人理睬的尷尬分子。
根據調查,有高達27.7%的國中生覺得校園的霸凌嚴重,事實上,霸凌一開始多半只是「兩、三個人對一個人」的「微排擠」而已,一定要搶在狀況惡化之前,幫助被排擠的孩子找到問題根源,協助他改善缺點、改頭換面;同時鼓勵孩子身邊的同學伸出接納與包容的手,持續營造班上友善的氛圍,就能防微杜漸,讓「微排擠」不惡化為不可收拾的殘酷霸凌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