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命故事館
劉淑慧 「障礙」
讓我爬出生命的困境
佟建隆 專訪 / 編輯室 整理
「30歲以前秉持著『凡是努力沒有達不到的成功信念』,行走社會無往不利的我,卻因為生下不能走、不能說話、不能自己吃飯的女兒,將我篤信的信念完全打破,甚至將我以為的成功都攔阻了。曾經以為『障礙』不可能發生在我的生命裡,但是當障礙這二個字變成我如影隨形的口頭語後,我赫然發現,『障礙』其實是一個低潮中的梯子,讓我慢慢地透過它爬出生命的困境。」(劉淑慧)
從資優生到只是小米媽媽
劉淑慧,從小讀書都是前段班,高中時考上第一志願,在名校也仍然保持在前段班,加上口才好、反應快,從醫學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畢業後,職位和薪水一路攀升。先生王聖儒是小兒科醫師,他們周邊的朋友圈幾乎是醫生、博士或教授。
她懷孕後,除了喜悅迎接孩子的誕生,並自費做各項大大小小的詳細檢查。沒想到女兒小米出生那一刻,全身發黑,沒有呼吸,沒有心跳。剛好先生在旁陪產,立刻做CPR將女兒救活後轉送加護病房,唯腦部缺氧,一輩子被「極重度腦性麻痺合併頑固型癲癇」困住,需要人照顧。
身為母親的她,人生劇本重新改寫。現在她介紹自己「只是小米媽媽」,附加:2017年第24屆全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志工、 天使心家族福利基金會家長組長、小兒科醫師的賢內助…。
從無法接納事實到承擔照顧責任
她提到,生產後她就昏迷過去,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醫院上下為了怕她傷心難過,刻意隱瞞。在加護病房看到孩子身上插滿各種管子時,當然知道那些管子是做什麼用的,但是那時她卻像完全沒有常識的問護理人員:「你們為什麼讓她插那麼多管子?」她說:「當下我不想承認我的孩子的狀況,也不想承認我有醫學背景,因為那個背景對我而言好像是一個諷刺。」
小米一歲時,她辭去工作以專心照顧。深恐稍不留意,小米沒有呼吸,因此整天抱著她,帶她做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復健、中醫、針灸、馬術等等。小米連吸吮的力氣都沒有,每次50CC的奶需要一個小時才喝完,好不容易喝完,她又吐了出來,把床單丟進洗衣機後,接著再繼續餵,一個小時後她再吐,再洗床單、再餵……。每個餵奶、復健動作,都在考驗著她的耐性和體力,幾乎無法再做任何事。
學會更多同理愛奇兒家屬的心情
王聖儒認為她既然辭去工作在家,照顧一個孩子、煮飯、打掃……,綽綽有餘。某天,他從醫院下班回家,看見家中不僅凌亂,吃不到新鮮的熱飯菜,忍不住抱怨幾句。劉淑慧長期積累的壓力也被引爆,兩人大吵之後,她留下孩子獨自出門。最後因為擔憂女兒而自行返家。
王聖儒告訴妻子,當他獨自照顧女兒時,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明白那種因為要照顧女兒,而沒法做任何事情的狀況與心情是如何。從那次之後,他們重新審視彼此的關係與家庭生活,也多了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因為小米,王聖儒對病患及家屬的需要有更多的同理心。醫院也會主動請王聖儒與類似病患的家屬溝通,當家屬知道醫師也有這樣的孩子後,都願意採納他的治療建議。
能說話、能安穩入睡非理所當然
她曾經想帶孩子去美國尋求醫治時,輾轉認識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執行長蕭雅雯,提醒人生不是只有一段風景,不要把目標只放在「孩子會不會好」上,也要顧及經營夫妻關係、生存、預備生養第二個孩子等等。
她從基金會那裡得到極大的共鳴與同理;透過分享、心理諮商師、課程的幫助,夫妻關係穩定,孩子的病況也跟著較穩定。進入教會後,她感受上帝的愛與真實的存在,與女兒同一天受洗成為基督徒。
為了女兒能回應人,她特別去大學修「兒童語言發展學」課,以瞭解人說話需要哪些條件。雖然女兒沒有因此改變,卻讓她更謙卑的看待說話這基本的能力是如此珍貴。女兒因為癲癇常半夜發作而無法好好睡覺,當她把難題交給上帝,一段時間後發現女兒睡得香甜……。這些經歷使她知道上帝是她最大的幫助和依靠。
劉淑慧說,陪伴女兒讓她體會不是每件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當人願意把難題完全交給上帝的時候,就能經歷到祂是伸手幫助我們,是信實與慈愛的神。
(本文整理自佟建隆主持,每週日22:00-23:00播出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