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祖孫傳情。代代相傳——第三屆佳音金傳獎 得獎作品賞析
徵文類 第一名 古家榕
跟著阿嬤去旅行
我的阿嬤,是位天生的探險家。儘管個子小,但她的心,卻把整個世界裝了進去。三房兩廳的格局,關不住其無窮活力,只見阿嬤以天地為棟宇,終日帶著我和弟弟在「家裡」跑來跑去。
從小,我便牽著阿嬤的手在基隆走跳:從暖碇路上的源遠市場、搭602公車才能到的廟口,偶爾,也長征中山陸橋造訪安一路阿祖家。如若阿公有空,阿嬤更讓他載我們西去金山逐風(吃番薯餅)、東至福隆踏浪(吃便當),總歸是上山下海的瘋玩著。跟她在一起,再平淡的日常,都像綁上五彩氣球般繽紛。
讀小學後,說走就走的隨性不復見了,幸虧我還有寒暑假:九歲那年夏天,自己跟在阿嬤身後登船,展開麗星郵輪初體驗。三天兩夜的行程,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嬤會趁阿公睡熟後,領著我們溜進餐廳吃宵夜。當我吃下人生第一杯自己點的聖代,頓時像茉莉公主在魔毯上張臂大唱〈A Whole New World〉──原來,我的阿嬤不是我的阿嬤,是拓展視野的阿拉丁。
升小六的暑假,因父親外派的緣故,一家人遂在日本度過。興許是體內的冒險血液,身處異國的事實,反倒點燃阿嬤澎湃的犯難情懷,沒多久,她便左右手各拎一孫兒跳上新幹線直搗京都,再轉小火車抵達夢想中的嵯峨野──在我而言,嵯峨野本身頗是乏味,尤其期盼許久的「泛舟」,到頭來,竟是老船伕寧靜致遠的搖櫓,波瀾不興的收斂節奏,對猴囡仔如我不啻為身心折磨。儘管如此,這趟旅程始終難忘。主要是每逢對外交涉時,阿嬤一口台式美語混搭國際通用肢體語言,跟人雞同鴨講那叫個精彩,讓空有滿腹「ABC狗咬豬」的我拜服不已。而當我翻開她的筆記本,瞧見裡頭各樣獨創音標:three=水(台語)!Take it=拿去(台語)。No more=攏嘸(台語)。寥寥數筆間不但準確音譯、更連帶達成意譯,益發令我讚嘆這位北台灣小女子無師自通的生存本事。
密密麻麻的隨身筆記,是阿嬤探險史上輝煌的一頁,而我與她的旅行時光,似乎,也就定格在這燦爛的一剎。隔年自己升上國中,生活漸容不下旅遊,阿嬤也隨叔嬸搬至桃園,順手將我的童年裝箱帶走。往後祖孫倆的相處,僅剩節慶聚餐和電話聯繫──應該說,是阿嬤體貼我,總要我以自身為重,而我,也厚顏承受著這份體貼,直到某天回過神來,才驚覺怎麼一個不小心,我親愛的探險家就老了。
面對阿嬤的明顯衰老,必須承認,我的內心很煎熬。我是阿嬤帶大的孩子,如今回想,那些年的探險,實是她在被孫兒絆住的前提下,所能完成最大限度的自我實現──我竊取了阿嬤的青春而茁壯,偏偏此刻的自己,卻在一手拉住埋頭向前衝的兒女、又要轉身照顧她的遲緩行動間,感受到左支右絀的疲憊。
然而,真正的愛,不該是這樣的。
我當然也想流連於美好過往、歌頌光輝的祖孫情,也想,透過筆尖當個置身事外的消費者──只是,關於長輩年邁後,那些現實中無可迴避的沉重、那些明亮情感投射出的暗影,一切的一切,才是親情裡必須直面的部分。當我越接近真實,就越感到窒息,我承認,阿嬤老去後的陰影確實很大,但正是因為這樣,我更深體會了何為承擔。
六月中旬,與母親抽空帶阿嬤去金瓜石。玩了整天下來,當我一手牽著兒子、一手牽著阿嬤過馬路,兵荒馬亂之際,我緊握她溫熱的掌心,突然好慶幸,自己畢竟沒有當個逃兵。
年輕的探險家會老去,我的阿嬤,也無法永遠待在原地。時針從不停止它的腳步,每當它多走一格,都把阿嬤推得更遠一些,即便我努力將手伸至最長,終究有那麼一天,自己將再也搆不著她──幸好,我還來得及成為新一代探險家,哪怕過程中有拉扯、有掙扎,可當我選擇牽起阿嬤的手,此刻的我們,就能站在依舊擁有彼此的地方。
而我,也就能繼續跟著她,走在一起去旅行的路上。
評審評語
見的老年正面、積極、冒險的健康人生故事,跳脫一般老一代病痛、無力的刻板描述,寫出了具有新時代意義的老年新典範,文筆活潑。
入圍感言
過去總覺得,一雙兒女的活潑,是因為分享了我的青春。如今想來,自己的活蹦亂跳,是因為我分享了阿嬤的青春吧。
(作品賞析請上佳音網站「祖孫傳情」專區 www.goodnews.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