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職場】
為何台灣現在需要教練?
【教練健心房】黃夏成和你一起健『心』
七十年代初,美國網球教練高威(Tim
Gallwey)將教練一詞成功移植到企業管理上,成為企業教練技術,八十年代開始出現接受正式訓練的專業企業教練,九十年代中,教練技術被運用在私人生活中,一些歐美大學開始開設教練技術的專業課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教練技術已成為全球企業提高生產力的有效管理工具。
2015年台灣企業的調查,有82%的受訪企業採用讓中高階領導者學習教練技巧來帶領團隊,其中有50%的受訪企業聘有內部或外部教練。
台灣教會也必須掌握這個在21世紀,最有效的對談技術及領導文化,才能創造良質的代間關係以及引領年輕世代進入恩典國度。
台灣現在需要教練的三大關鍵因素
一、教導效能大量下降
人類有教學活動以來,身為「教」者就習於採用這種以講演或告訴(telling)為主的教學方法。
臺大師資培育中心研究顯示,『講述教學法』在學生課後記憶保留率、應用所學訊息到新情境、發展解決問題及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習動機等方面都不如『討論教學法』。講述法最大的缺點是,學生容易成為不需思考、被動的資訊接收者。
同時,還有以下原因造成教導效能大量下降:
1.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習慣
現代人比五十年前更提早接受全方位的刺激,許多個別化的學習風格和習慣被建立,因此,要靠單一的灌輸方式進行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的差異化需求。
2.理解卻不一定產生行為動力和能力
知識只是潛在的力量,未能轉化成行動則無法產出結果,當今高等教育的學用斷裂現象是其中的後果之一。
3.知識取得更便利且免費
當知識被掌握在某些人和機構手上時,人們只能被動的以受教的方式去學習。但是數位工具讓知識的產生與取得,不只加快速率也大量降低成本至免費供應的地步。於是,教學工作者逐漸失去競爭力了,便需要轉型或跨域發展。
4.現代人強調自主性與即時性
現代人在凡事上都要有高度的自主性,在學習主題上期待有選擇權,又能自由挑選學習工具、地點和時間,也就是成為學習的主人。
5.現代人幾乎都患有知識焦慮症
數位知識爆炸的現今世界,我們即害怕學不夠也在學不完的壓力下喘不過氣來,因此,很多人等不及老師來教,便自己上線覓食。
二、台灣正面臨國安級人才挑戰
(一) Z世代的隱憂
˙國中小最大困難是缺乏學習動機
˙中學生睡眠7小時以下、 1/4常在課堂打瞌睡、超過一半上一天課會感到體力耗盡,也有將近50%自覺⋯⋯
˙全國高中職學生中,至少有1/7以上有明顯憂鬱情緒
˙電子煙全國近8萬國高中生「都在吸」
˙青少年變少,犯罪率卻在8年內攀升47%
˙國健署調查,25%國高中生曾認真考慮輕生
針對6萬名國中生的研究,揭教育讓學生陷入5大困境……
1. 34%國中生性向潛能不明顯
2. 20%國中生具備邏輯推理的潛能
3. 35%國中生沒有明顯的興趣分化
4. 24%國中生對藝術感興趣
5. 51%國中生的興趣和天賦沒有交集
(二)職場上人才的瓶頸
《Cheers》雜誌20年職場3大觀察:
1. 除了實作,「創新力」愈發重要
2. 跨界人才勝出,外派意願變高
3. 軟實力抬頭,要懂應變及溝通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
UCAN台灣人力十年統計:
最擅長:工作責任與團隊合作
最弱項:創新與解決問題能力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全球高達75%的企業難以找到符合需求的人才,台灣則以88%高居全球之首。
綜觀以上數據,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技術培育出時代所需新的人才。
三、代間關係與溝通失能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之後,大部份父母都投入經濟生產活動,而把教養的事也外包給商業機構,因此,近四十年出生的台灣人均缺乏家庭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歷程。其結果是世代之間的相處與溝通,形成巨大的鴻溝,在企業裡五代同堂卻形同跨文化的隔閡。
台灣孩童在高度功利導向的環境中成長,兩歲至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只有大量的知識灌輸和分數競爭,回到家裡也是以課業為主的互動內容,生命所需的養份極度貧乏。
這種現象連牧養生命的教會也逃脫不了,同樣出現代間衝突和接班危機。
我們生養出一代又一代物質豐富卻心靈貧窮的人種。心靈貧窮的人如何因應能力強大的AI呢?我們迫切需要找回可以滋養生命,並且產生以關係為導向的人際互動模式,恢復上帝所創設的人倫文化。這是21世紀所需的人才價值育成,最終人人有機會邁向個人的天命。教練技術和文化,將助我們一臂之力。
教練為何有效?
20 世紀最佳經理人
傑克.威爾許:最偉大的領導者,是一流的教練。未來,不是教練的人無法晉升。
美國國際績效顧問公司調查:在職場上,人們平均表現出多少百分比的潛力?平均值是40%。
全球職場上每一個職位,基本上都是已被學歷認證的專業人士,卻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工作水準,值得深思和警惕。
從某個角度來說,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提供了相關知識,卻不能把人的潛能汲取出來。
約翰.惠特默(將教練引進企業管理的先驅者):教練是釋放一個人的潛能,使他有最大的成長。在各層級教育遍及化的今天,我們或許應該有新的嘗試,運用教練技術將人才帶上更高的境界。
教練有效的兩大關鍵原因:
1.教練創造改變的契機
首先,教練透過提問去引發對方自我覺察和發現,從現象表面去挖掘到內在的真實狀況,看見自己和問題的關係。在這過程中,被教練者有高度的自主性去選擇他所要正視的和表達的,這樣的擁有感,促使他產生行為動力。
我們在傳統教育的過程,絕大部份在老師和父母的催逼下,進行無奈的學習,結果在考完試後,腦神經系統就自行刪除所強記的資訊。但教練技術從最初的目標到最後的行動都參與其中,所引發的動能是來自於內在而不是外界的他律。
2.教練引發內在的覺醒
再深入去了解教練所引發的內心活動。
當人觸及到自己的內在關卡時,不是逃避就是面對,教練以提問方式賦能,協助他有勇氣去省思自我。在一個具安全感的情境下,對方自然可以去思索或甚至自我修復,進而達到健康的身分認同。
這是生命的清理歷程,到了某種程度,被教練者潛藏的生命能力必然被激活,至終展現出有效的行為,創造美好的果實。
台灣現在急切需要教練
全球局勢在疫情中加劇的動盪不安,再添上數位工具的推波助瀾,人與人的關係更加疏離和衝突,我們實在需要一種新的作為來開創新格局。
教練,肯定是最佳實務和選項。您還沒有陪您一起學習、創造、激發人生潛能的專屬教練嗎?那記得收聽每週五早上八點由黃夏成教練主持的『教練健心房』,體驗為您打造的教練健心法,相信會帶給您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黃夏成。黃夏成主持的「教練健心房」節目,每週五08:00-09: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