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
如何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專訪親職教養作家、前佳音董事長紀惟明
身為子女,我們都曾經被教養,身為父母,我們也曾經教養過孩子,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盼望。
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至深,若原生家庭的教養過程,曾經在心中留下種種傷痕記憶,而沒有調整修復,傷痕教養的行為將會代代相傳。
紀惟明老師曾經身為優秀資深的行政管理專家,對於財務管理領域一向有深入精闢的見解,但是在二十三年前,紀老師離開職場後,一次在房中跪著尋求時,上帝給了她這段經文「祂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四章6節)自此,「親職教育」便成為紀惟明老師一生的使命異象。
如今集結半生心力,曾任佳音電台親職節目【優秀是教出來的】節目主持人紀惟明老師,在節目播出期間,其分享的教養內容就深受聽眾喜愛,如今寫成新書「如何教養出優秀的孩子」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下於全省基督教書房上架,包括線上靈糧書房。
今天,年逾八十的紀姐(佳音同工們對紀老師的暱稱)特別從淡水不辭辛苦地來到佳音錄音室,她說宣傳這本書從不是因為銷量,因為這本書紀惟明老師完全不收取任何版權費用,售書所得將完全奉獻給教會,只盼望藉由本書,
幫助父母回到聖經的教養核心信念,讓孩子們都能充滿勇氣、自信和安全感的成長茁壯,十八歲時成為優秀的成人,這就是紀姐最大的心願。
【如何教養出優秀的孩子】書裡很清楚地告訴所有的家長們:孩子健全、優秀的品格,不是自動生成,而是靠自幼教養訓練而成。
過份溺愛放縱、疏離輕忽或高壓處罰等等的錯誤教養模式,均會使孩子形成負面人格。
紀惟明老師說明:0-3歲嬰幼兒期階段,正是習慣的成型期,父母開始和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培養說話閱讀能力和專注力。
到了3-9歲兒童期,此時兒童已經具備道德良心觀念,思考能力和管理能力,父母該培養孩子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並嘗試建立健康情緒管理和生活管理能力,每一階段給孩子適當的訓練項目,對孩子下一階段的成長影響至深。成年的人格和智能是自幼年逐步形成的。
完美主義的父母
優秀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就一定優秀嗎?生活中,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做他們無法做到的事,要求孩子每科滿分、孩子被過度要求、不容許犯錯,甚至情緒被操控,這是完全錯誤的教養模式。
但也有父母只期望孩子把功課顧好就好,其他的生活習慣放任不管,或是主動呵護周全,替孩子的生活打理的好好的,雖是出於好意,但對孩子的成長並無益,服侍孩子太過周到,可能養成孩子懶得做、不想做、等著別人來服侍等依賴性格。
很多父母並非故意要寵溺孩子,只是不曉得這樣的過度保護也是一種溺愛。孩子大學畢業開始獨立生活,不可能總等著父母和別人服侍,需要學習獨立生活能力。
鼓勵孩子一起做家事
從洗碗、整理玩具、打掃房間開始練習做家事,大人做什麼小孩也能學著做。做家事是責任感的訓練,若從小養成不做家事的不良習慣,在社會和職場中很容易變成缺乏責任感的工作態度。
好的品格不是與生俱來,需要長時間訓練、教養,好習慣才能循序漸進的養成。
愛需要透過行動表達
孩子需要與父母連結,透過親密關係得到安全和愛的滿足。每個人都需要被愛,不只言語上的愛,更需要行動上的愛。
社會新聞中駭人的殺人事件,探討背後的故事,往往就是加害者的本身,可能是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中生長,也或許是父母的冷漠,孩子對愛的需要長期不被滿足、感到孤獨,心裡充滿怨氣與憤怒,沒有找到對的抒發方式,以致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而鑄下大錯。
所以一家人一起坐下來吃個飯,聊聊今天發生的事,周末多安排親子活動,建立親密關係需要時間互動,當我們多接觸孩子,才能瞭解孩子、互相分享彼此的需要。
品德是將好的行為養成為習慣
學齡前階段是養成習慣的重要時期。教養的路上,父母不能輕忽怠慢,養成不良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品德是將好的行為養成習慣,例如,見到長輩會主動打招呼,偶而打招呼不是品德,每次看到人都會主動打招呼,那就是品德。
習慣的養成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和學齡前階段的孩子講道理,他們還不能理解太多,5至7歲後慢慢才能理解。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示範給孩子看,讓他們願意並喜歡做這件事,內化成反射行為,自然而然地反應!
壞習慣的養成也相同。孩子在餐廳桌子底下鑽來鑽去,不坐在位子吃飯,丟湯匙、筷子,都是平常養成的習慣,需要教導。越早將孩子的好習慣訓練好,將來父母越輕省。
培養專注力和閱讀興趣
孩子其實很喜歡看書,我們可以抱著他們,分享一本色彩繽紛、內容有趣的繪本,孩子喜歡爸爸媽媽摟著他,當他們坐在父母身上聽故事,會發現原來書裡頭有這麼多有趣好玩的東西,對書產生興趣、好奇。
現在孩子喜歡玩手機,聲光效果、千奇百怪,對孩子吸引力很大,日久玩手機會上癮。紀老師說,這一切還是歸因於父母的教養和訓練。當孩子想拿手機看,你覺得他無聊所以給他;孩子吃飯時也塞個手機給他……但手機是父母給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決定讓孩子做別的事。
休閒娛樂可以是玩玩具、樂高、手做美勞、體能運動、聽音樂等等,可以藉此多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和腦力發展。主持人亦分享在德國專門為兒童設計了機器人比賽,孩子要設計出會投籃,還要會進球的機器人,十分創意有趣。紀老師說,讓孩子參加有趣的競賽很好,但不贊成孩子一直只做一件事,要盡量寬廣的學習,不能覺得一個東西好玩,就只做這件事,要多元的學習。
多做和培養智力有關的事
智力包含多個面向,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才能、情緒表達等。知識的累積從小開始培養,就像爬樓梯,剛開始從矮的樓梯爬,慢慢的可以爬高一點的樓梯,從低到高,一步一步來。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認為孩子還小,都幫他們解決好,解決他們的問題對大人輕而易舉,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錢財管理
每一件事都可以從基礎開始,簡單的會了,複雜就容易學習;簡單的沒有做好,複雜的也不會想做。
訓練孩子管理錢財,能幫助孩子將來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收入,若沒有從小養成好的金錢觀念,長大較難有好的理財觀念。
學習記帳
教孩子理財,第一是讓孩子知道不能亂花錢。只是怎麼樣是亂花錢呢?例如我們孩子的零用錢,會訂好它的用途和使用範圍,孩子就要記帳,紀錄用在哪裡,這是重要的學習。
許多年輕人不記帳,工作賺錢總覺得錢不夠用,但是不清楚自己的錢用到哪裡。從小就學習記帳,從孩子會算數時,就可以開始學,寫注音符號都沒問題。
紀老師說:我的孩子小時候不能隨意在便利商店買飲料、甜食,家裡會預備他們可以吃的零食。現今年輕人桌上常常一杯飲料,對身體不健康,一個月累積起來也是不少花費。要制定預算,錢不能亂用,不能無限制地隨意使用,更不能隨便向人借錢。我有兩個女兒,規定姊妹彼此之間不能借錢,為的是培養他們學會支出不超出預算,以致跟人借錢。
小孩的學習要多元寬廣
父母期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只要功課好、成績好、讀好學校嗎?更重要的是教養孩子的思想、情緒、意志力,不被欲望牽著走,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養成好的品德、智能和能力。
一位哈佛教授說,人的頭腦能讓我們學習八種智能,因此小孩的學習要多元寬廣,不能只限定某項科目,有強項有弱項沒關係,重要的是不放棄某些方面而完全不學習。
孩子的全人都需要教養,包括:
健康的心理、情緒管理、人際關係,以及靈性上,全人教養使孩子培養出健全的人格,這比只看中學科知識,考試成績更重要。孩子成年時需要全人格的能力,而不是某學科的成績。
盼望藉由本書,
帶領父母以行動融入孩子的生活,在教養孩子的路上,陪伴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經歷,相信孩子們都能充滿勇氣、自信的成長茁壯!
(整理:曾昱。本文整理自魏德瑜主持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每週日22:00-23: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