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線上收聽 廣播節目表 節目精華區 佳音出版 支持佳音 社群網站 下載區 主持人 佳音新聞聯播網 關於佳音 連絡我們 線上客服 設為首頁
線上收聽
經典音樂網 佳音現代音樂網 羅東電台 佳音電台 桃園 FM 104.3

WebApp 說明 app store Google Play
[ ]
RSS L FB
首頁
新聞 節目
與耶穌同行的木匠 張瀚心的音樂故事
-------------------------------
佳音廣播月刊 第 2012-9
7/28 都會空間聽友會 關懷 ...
8/4 學習型社區fellow ...
清醒的心 詩篇-詩人傾心吐意的篇 ...
平安之子不要怕
陳成忠 從捕魚到得人如魚
鄭香蘭 真神上帝有保庇
張寶雪 天開了,我的生命也翻轉 ...
張玲玲 新住民的新生
中秋組曲
與耶穌同行的木匠 張瀚心的音樂 ...
支支動聽 曲曲情長 瓊瑤電影情 ...
書寫,是一種心靈對話
肥皂商與宣教士
超過3線道一樣維持,禁行機車及兩 ...

1994年張瀚心提琴工作室成立

張瀚心,友人稱他為「與耶穌同行的木匠」,廿五歲受洗後,旋即前往義大利「克雷蒙納Cremona提琴製作學院」讀書,經四年專業訓練返台工作,直至1994年成立『張瀚心提琴工作室』迄今,以製琴、維修、鑑定等工作內容聞名於國內提琴界。2012年發行首張個人演唱專輯「瀚心情歌」,其真摯且溫暖的嗓音,為台灣難得一見的素人美聲福音歌者。

楔子
偶然在一次公益活動中,聽聞一動人悅耳的美聲,當時熱衷欣賞跨界美聲的筆者,驚艷於這樣一位看起來神似馬友友的歌者,幾經詢問下,才明白這位名為「張瀚心」的歌唱者,竟是台灣首位前往義大利克雷蒙納學習專業製琴課程的師傅。話說從十六世紀開始發展提琴製作的克雷蒙納,為世界知名提琴重鎮,在知名提琴製造家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時代達到提琴工藝巔峰,目前當地仍有許多製琴工作室及專業的製琴學校,張瀚心就讀的克雷蒙納Cremona提琴製作學院,多年來培育世界各地有志於提琴工藝的夢想實踐家。回顧1999年,華裔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來台演出,其「蒙塔格那那Montagnana」世界名琴因故需要緊急修復,張瀚心集中精神花了三十多個小時才修復完後,他也因幫馬友友修琴而聲名大噪,然而該事件只是他數十年「與提琴共舞」傳記中精彩的一頁罷了,關於這位提琴工藝家的故事,得從他孩提時代談起。
 
樸實無華卻樂聲滿滿的家庭
張瀚心的父親張忠(註1),早年畢業於福建音樂專科學校,主修聲樂及大提琴演奏,後移居來台,投入音樂教學與推廣工作,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時任職台北市交的演奏主任張忠,受北市交團長陳暾初委託,創辦台北市第一個國小音樂班-福興國小音樂班,開啟國內小學設立音樂班的大門。張忠於華橋中學教書時,認識同在該校擔任行政的謝雪嬌女士(註2),喜愛藝術的兩人,正如台灣光復後許多家庭一樣,胼手胝足地打造屬於自已的家庭,張母說:「我從小就和喜歡古典音樂的父親一起欣賞大師名作,心裡甚至許下了『長大後要嫁給音樂家』的夢想,沒想到上帝安排如此奇妙!」張父張母婚後接連生了五個小孩,雖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卻十分重視教育,孩子成長後大都從事教師工作,其中張瀚心是最少讓父母擔心的孩子。「我印象中的瀚心一直都很乖巧,很少讓我操心,記得他後來隻身赴義大利讀書時,我們時不時給他打電話,問他是否缺錢用?懂事的他總是推說:『還夠用』!」張母說著。
張瀚心似乎從學習聲樂的父親那兒遺傳了一副好歌喉,孩提時代便喜歡哼哼唱唱,他回憶道:「家裡的黑膠唱機,是我欣賞音樂最重要的媒介。我總記得父親拿起唱片播放時的神情,維也納合唱團的美聲伴隨著黑膠唱片些許的炒豆子聲,我想那是最純粹美好的成長經驗了!」也許是看到大哥在學習大提琴過程中經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他即便喜歡音樂卻也從未主動想要拜師學藝,在那個學音樂相對於公務員家庭相當奢侈的時代,父母索性也就讓他自由成長了。

克雷蒙納Cremona
提琴製作學院台灣學子第一人
在等待當兵的那段時間,張瀚心為了打發時間,曾在路邊賣吉他,也曾在早年頗具盛名的稻草人民歌餐廳唱歌,就讀商科的他,面對未來有些彷徨。退伍之後,心中掙扎著真的要走商這條路嗎?一回,經過台北懷寧街浸信會,他不自覺地走進教會的殿堂,想起孩提時代曾經到過教會的美好回憶,深知這世上真有一位上帝在看顧著自己,隨即與該教會牧師懇談,決志信主,就那個時刻開始,張瀚心生命有了極大的改變。
退伍後不久,張瀚心從大哥那兒得知,有一家音樂公司打算送人到義大利學習製琴技術,當年,台灣的製琴工藝還在起步階段,他回想起孩提時代總端詳著提琴的外表──如此優雅迷人,也許應該要給自己一次追夢的機會!在對義大利完全陌生的景況下,他二話不說便飛往異鄉,展開一段未知的旅程。到義大利,得從語言學習開始,再者專攻提琴工藝,張瀚心這才發現這門學問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從音樂史、造琴史、油漆材料分析,木材學、聲學、製圖學…等等,真的樣樣都來,四年後畢業時,拿到由義大利內政部頒發的國家級証書,才回想能順利的畢業,真的是有上帝的恩手扶持。」
旅居異鄉的歲月,張瀚心不只在參與當地華人團契,還意外地找到了另一半謝慧霓(註3)。「當時我的姐夫及姐姐在當地的華人團契,見到瀚心似乎很滿意,一直希望我們能夠認識,在還沒見到瀚心前,我先看到他的照片!哇,滿臉燦爛的笑容,我當下覺得,我的另一半應該就是他了。」多年後提起與丈夫初相識的過程,謝慧霓仍然是眼睛透露少女的光芒,也成為張瀚心返國創業以來,除了製琴維修外,工作室所有瑣事的執行者,是他最重要的生活支柱與伙伴。
 
猶如小型博物館的提琴工作室
走進張瀚心的工作室,迎面而來的玻璃工作空間,不知承載了多少人的音樂故事,看著張瀚心所使用的大小工具,總覺得眼前站立的是一位提琴醫生,細心地在照顧著他的病人,或可稱其為工藝家,細心地琢磨提琴的每個環節。工作室四處可見的畫作收藏,點出張瀚心的興趣喜好,一座座其義大利製琴恩師 Riccardo Bergonzi(註4)的鐵雕,成為張瀚心留學義大利莫忘初衷的情感慰藉。回想早年創業維艱時期,為使收支能夠平衡,張瀚心幾乎是早晚都與提琴相處,從事這樣一份需要高度關注力的工作,不自覺也累積了職業壓力,所幸信仰成為他的保護,更讓體內積累的壓力,透過歌唱服事得以舒緩。
  
展翅高歌的生命提琴
參訪張瀚心工作室時,筆著四處端詳是否擺放其首張演唱專輯【瀚心情歌】,卻連個影兒也見不著,這才想起,成立廿多年的工作室也未曾懸掛招牌,其個性之低調,由此可見一斑。張瀚心個性雖然低調,在服事上卻相當熱心。2004年,已在教會敬拜團服事多年的張瀚心,接受好友大提琴音樂家林照程的邀請,加入以關懷特殊兒家庭的「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服事行動,其與團隊經常以音樂撫慰家有特殊兒的家庭,唱著唱著總有人問:「請問張瀚心有出專輯嗎?」在眾人的鼓勵之下,他才進了錄音室錄製首張演唱專輯,發行後並將演唱版稅全數捐給「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公益使用,太太慧霓說:「其實能唱歌會唱歌的人太多了,我想瀚心錄專輯不是為了圓他的夢,也不是為了表現他自己,而是我深信若他的歌聲是為上帝所用,是能帶給聽眾安慰與陪伴的,我想這是上帝讓他能唱歌最重要的原因。」
在「瀚心情歌」專輯中,張瀚心多年服事特殊兒家庭有感而發地說:「上帝不會創造瑕疪品,只是我們眼光不同,回首過去生命歲月,我也曾走過徬徨的時刻,然而只要相信有祂,生命便會充滿希望」,筆者誠然地相信,這位溫柔「與耶穌同行的木匠」,不只技藝超群,更要用經過歷練的歌聲,告訴我們:「生命就像是一把提琴,形形色色,音色不同,也會有受損時刻,但仍要記得自己的位置,把握時機,展翅高歌。」


註1: 張忠
畢業於福建音樂專科學校(當年只有該校與上海音樂學院從事音樂人才教育工作),曾任台北市交響樂團演奏及推廣主任、高雄女中、華僑中學、台灣藝術大學(國立藝專)教授,曾長期為國中小學打擊樂作曲及指導,作育英才無數。

註2: 謝雪嬌
華僑中學職員退休,號稱使用上帝的化妝品,外表看不出來已有七十六歲之高齡,平常熱衷國畫創作,曾以最高齡之姿畢業於靈糧生命培訓學院。

註3: 謝慧霓
張瀚心的妻子,25歲經由長輩介紹與張瀚心結婚,學商的她是「張瀚心音樂工作室」最重要的助手,為丈夫守望禱告則是她生活最重要的事。

註4: Riccardo Bergonzi
Bergonzi 1961年出生於cremona,1979年製琴學校學業,同時在學校獲得金牌獎,於1976年Bagnacavallo比賽獲得許多金牌獎,1978年獲得「青年作家獎」及「最佳油漆獎」,1980年獲得大提琴 金獎,1991年獲得Triennial中提琴首獎,為少數大、中、小 提琴均獲獎的作家,其作品在工藝及油漆的藝術性極佳,聲音品質穩定,為當代獨奏琴首選!Bergonzi同時也是Cremona有名的裝置藝術家,擅長以小提琴裝置圖畫、鐵雕創作。

(咖啡貓主持的「傾聽音樂」節目每週一至五10:05-12:00首播、週六01:00重播,「議論紛紛」節目每週六13:05播出)

待修的百年名琴

 

 

張瀚心與摯愛的家人

 

義大利留學時期

 

張瀚心妻子謝慧霓一見鐘情之照

 

製琴老師Riccardo Bergonzi鐵雕作品

 

張瀚心與母親及妻子

 

為提琴治病的工具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