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真是一件令人愉快又煩惱的事,快樂的是我們又得到了一件想要擁有的東西,煩惱的是,它需要買單。當這樣的一個平衡關係搞不定的時候,許多的問題就立刻衍生而來。
錯誤的態度造成價值觀偏差
我有一個親近的長輩朋友,由於他的孩子過份努力刷卡,使得他所住的房子,差一點被法院拍賣。
前些天,從那位長輩家出來,我就想到自己的兒女,從小,他們接觸的小朋友,常常對他們說:「你爸爸是主持人,比較有錢,所以你要請客。」幾次以後,他們無形中被這觀念誤導,以為真是如此!加上初為人父的喜悅,以及平日工作的忙碌,我當然把最多的、最好的統統給了他們。
當擁有或給予的方法(態度)是錯誤的時候,孩子對金錢的觀念就會有所偏差。
錯誤的態度造成價值偏差
幾乎九成以上的父母,都覺得如果有能力,一定把最好的給孩子,即使超出能力也不吝惜。
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堆煩惱的父母,另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堆不一定快樂卻努力消費的孩子,於是乎這樣的對話就出現在我家或你家:
「耐吉那麼貴,不穿耐吉不行嗎?」
「為什麼同學的電腦升級,你的電腦就一定要跟著升級呢?」
「出門看個電影五百塊還不夠?」
「你沒有賺錢,請客卻比王永慶的女兒還大方…」
以上這些或類似的對話,如果常在家裡出現,可以確定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觀念出了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和孩子一一的討論該花多少錢看電影,可不可以買新電腦…?這樣太累了,而且孩子也未必聽得進去,還可能造成一次又一次的親子衝突。
錯誤的態度造成價值偏差
讓孩子知道「我們有能力花多少錢」,是一個既簡單又務實的做法。
誰說,家庭的重擔或問題,只讓父母來承擔就好了,讓孩子瞭解我們一個月有多少收入、要繳多少房屋貸款、可用多少生活費、要繳多少保險費、要存多少儲蓄、以及各種用在孩子身上的要花多少錢等等。
當我的孩子在瞭解這一點之後,雖然他渴望有一雙耐吉球鞋,可是最後他選擇了大賣場中另一雙又好又便宜的球鞋。我沒有和他說太多的大道理,我只是讓他瞭解,他是這個家庭中的一份子,這個家在財物上的合理分配是什麼。
各位老爸老媽,給孩子第二或第三好的,其實沒有什麼不好。讓我們對孩子在給予的這件事上,偶而有一些升級的空間,其實會有較多的快樂和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