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父母離異,我和兄姊在外婆家住了八年,外婆疼愛我們,彌補了父親不在身邊的缺憾。父親休假在家,常做「釀豆腐」補償我們,於是這道菜成為家中的最愛。
十歲,父親再婚,我與兄姊到了新家。年輕的繼母對我們管教嚴格,不允許我爬到父親的身上撒嬌說話,生活不如以前快樂。記憶中,從搬回新家到大學離家讀書,繼母沒牽過我的手。繼母給我們衣食無缺的照顧,但是少了母親自然流露的溫柔與無私的愛。使得我們很想搬離家。
大學時,我出外讀書,常受邀到同學家打牙祭,我常顧不得形象大快朵頤,飽足流落異鄉的飢渴。留宿同學家,半夜看見同學的媽媽幫我們蓋被子,我暗自流淚,有說不出的溫暖和感傷。
婚後,我接受基督信仰,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深深覺得母親的愛,就像上帝的大愛。我突然領悟,如果我是當年的繼母,面對四個非親生子女,我同樣無法做個好母親!於是內心的苦毒逐漸消退。
前年母親節,我試著訂花束向繼母表達謝意和歉意,結果被退回,第二年我依然如此,結果一樣。在父親的勸阻下,選擇「尊重」,第三年才停止送花的念頭。雖然至今母女關係尚未和好,但對繼母由恨轉為感恩。又看到年邁的父親有另一半照顧得好,還能來家裡閒話家常看外孫,與我們一起吃「客家鑲豆腐」,我就滿足了。
客家鑲豆腐
【材 料】
傳統豆腐三塊、豬絞肉半斤、蝦仁泥、乾香菇末、薑末、蔥末、醬油、蛋一個、
黃豆或大白菜。
【做 法】
- 將絞肉半斤、蝦仁泥、乾香菇末、薑末、蔥末、蛋加入醬油調味,充分攪拌成黏
稠狀。
- 豆腐約三公分大小切斷成長型。將長側邊用小湯匙挖小凹洞塞入肉料,凹洞大小及肉料多少以不擠破豆腐為準,也不宜太凸。
- 熱油鍋,以中小火將豆腐煎到兩面金黃盛起,每煎一面時在上灑些鹽調味。
- 備一陶鍋或沙鍋,將泡好的黃豆〈或大白菜〉撲在鍋底,再將豆腐一塊塊疊上, 因豆腐易出水,鍋內加少許水,不加蓋以小火燉煮廿分鐘,其間如水稍乾或鹹味
不夠可斟酌加水加鹽。燒煮到大白菜軟爛或黃豆澎軟,湯汁飽和不沾鍋即可。
※如果讀者想在節目中分享,請與主持人李小玲聯絡 電話/2369-9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