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金瓜石的雨天夜晚,顯得格外安靜,雨水沿著屋簷落下,整個大地彷彿只有「滴瀝、滴瀝」的聲音。春天山上開滿櫻花和杜鵑時,她就沿著花叢撿拾路旁小石子;秋天到了,她拔芒草,與彩蝶在山野間追逐隨風飄散的芒草種子......。
當她成長後,雙腳再次踏在那片土地上時,童年奔跑於山野的記憶油然而升,與自然界的親密情感在心中迴盪。那片大地成了她吸取記憶與生命的寶庫。
圖畫裡找到歷史軌跡
宋珮原是讀語文的,在輔大讀書時旁聽了蔣勳老師的美學課,首次看到畫作時,驚訝於自己對圖畫的理解力與感受力比文字強。以前最頭痛背誦歷史課本的脈絡,但是從圖畫裡,她卻能找到歷史變化的軌跡,就開始到其它大學旁聽相關課程。
當時台灣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史的李霖燦教授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他如數家珍的介紹中國的美術發展,課程內容讓她著迷不已,同樣的課連續聽了好幾個學期。
她發現,歷史也可以從圖像中介定時,引發她對藝術史研究的興趣。天生的藝術細胞呼喚著她,大學畢業後,選擇遠赴美國攻讀藝術碩士,並創作、著書、翻譯到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