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線上收聽 廣播節目表 節目精華區 佳音出版 支持佳音 社群網站 下載區 主持人 佳音新聞聯播網 關於佳音 連絡我們 線上客服 設為首頁
線上收聽
經典音樂網 佳音現代音樂網 羅東電台 佳音電台 桃園 FM 104.3

WebApp 說明 app store Google Play
[ ]
RSS L FB
首頁
新聞 節目
灌溉生命的園丁-張德謙牧師的故事
-------------------------------
佳音廣播月刊 第 2006-08 期
灌溉生命的園丁-張德謙牧師的故事
僅只37秒的父愛?!
爸爸
商志雍 手握專業與信仰
專欄:聖經中的香料
「馬鈴薯泥」和「南瓜濃湯」
【歐洲小而美】
專欄:安全樂利屋
專欄:世界之窗
張德謙牧師從小生長在台南白河鄉,
在東山鄉成長,
家境貧窮,
小時候和妹妹去挖別人剩下的地瓜、
或撿報紙變賣分擔家用,
體會生命的珍貴與成長的不易。
成為牧師後的三十多年,
無論是養育子女、牧養教會、
擔任台灣最大的教會體系-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
總是竭力推動「生命教育」,
期待喚醒社會上對生命的尊重與激勵。

新竹縣二重埔教會的會友看見新來的牧師,蹲在地上撿雜草、抓菜蟲,說了一聲:「牧師,我們請你來牧會,不是叫你來種田。」張德謙嘴笑著,眼睛卻看著開墾中的田園,彷彿看見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的未來。

枝繁葉茂的生命教育園地

  「在客家庄建立教會傳福音很困難,要打破迷失得從生命開始,當生命影響生命時,就會產生見證。」張德謙牧師口中的生命之一,指著正是這片田園生長的有機蔬果。

  二重埔教會離新竹科學園區僅十幾公里,居民大都操持客語,職業涵蓋農民、公務員、科技人,因為學經歷不同彼此不太往來。為了打破藩籬凝聚會友,他租下教會後面的土地開懇為生命教育園地,讓基層的農民教導高學歷的科技人拿鋤頭播種灌溉。在園內栽植了十幾種花卉蔬果,如葡萄、百香果、向日葵、食用蔬菜等。

  把田園當作生物課教室,孩子脫下鞋襪雙腳踏觸地面,跟植物昆蟲對話,體驗耕種的樂趣、觀察生物成長的軌跡。當親手栽植的百香果,由稚嫩的青色生長為成熟可食用的赫紫色果實時,他們的眼睛發亮、內心喜樂無法言喻。第一次葡萄成熟時,採來吃時,臉上充滿感恩。

  有些科技人一輩子不曾摸過泥土種過菜,當踏上這塊土地就開始喜歡泥土,並主動邀請親友一起來開墾,他們愛上這片土地,也愛上教會。

  教會舉辦體驗向日葵的活動,讓孩童在向日葵前靜靜聽它們如何禱告讚美上帝,透過繪圖、攝影、寫詩的方式,分享體驗的感動。母親節當天,把作品用電腦投射在銀幕上呈獻出來,在座的人深受感動。生命影響生命,許多人果然被生命體驗的田園生活吸引進來,教會人數由三十人增加到上百人。

陪愛子寧祈走生命的道路

  張德謙牧師推動田園生命教育的理念,源自十四年前照顧罹患血癌的兒子寧祈的感動。
  寧祈是家中第二個孩子,從小聰穎乖巧懂事,小學時英文能力已經達到高中程度,張牧師期待他承繼志業成為傳道人,每天帶著他讀聖經禱告。
  十一歲時,罹患血癌且宣告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看見醫護人員頻繁進出病房,寧祈知道自己病得不輕,卻很鎮靜的說:「爸爸你是牧師,到底醫生怎麼說的。你要誠實的告訴我不能欺騙我。」

  「醫生說你只有三個月可以活,你會不會害怕?」張牧師掙扎的回答。
  「不會啊!因為我會到耶穌那裡去。爸爸,三個月我離開後,你會不會哭?」
  看見牧師父親的眼淚像雨水般地流下來,寧祈又說了,「你當牧師,怎麼那麼沒有信心?」

  跑到浴室大哭一場後,他對摯愛的兒子說:「寧祈,爸爸是牧師沒有錯,也不是沒有信心,也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到那裡去,生命也不在長短而在於內容,遇到親人發生這事,我們的內心不忍,你離開時爸爸會不捨得……」
  三個月後寧祈奇蹟般的身體漸漸好轉,可以到學校上課。因為接受化療,頭髮脫落,抵抗力轉弱,上課時戴帽子口罩避免受感染。
  某天,老師問原因,沒想到旁邊同學回答:「老師,他得癌症,快死掉了。」
  老師驚訝地隨即說「童言無忌」,寧祈卻說「沒有關係,我信耶穌。」
  「爸爸,全班只有我信耶穌,為什麼只有我得癌症?」回家後寧祈說出心中的疑問。

  「上帝沒有給我們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只有應許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祂時刻與我們同在。最大差異是,沒有信耶穌的人的父母不敢將病情告訴他們,從你得到癌症時,病情及治療過程你都知道,從小到大我們領受許多的恩典,我們來說說看……」
  那天,父子倆花了兩個多小時不斷地述說回憶發生在寧祈身上的恩典,結果寧祈說:「爸爸,你不用給我答案,我親自問上帝就好了。」
  上帝的憐憫與許多基督徒的代禱,寧祈多活三年。他離世後,教會為他舉辦隆重的感恩禮拜,歡送他回天國。
  這段陪伴兒子的過程,張牧師深深體會,生命有成長有凋零,然而有真實信仰的人,面對生死不需要遮遮掩掩,勿需忌諱不說不敢面對。這段過程對他而言,最大的神蹟不完全是病得醫治,而是在過程中更深的經歷上帝的同在、弟兄姊妹的愛、與全然交託的喜樂。

積極推動生命教育

  愛是讓孩子從小明白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為了讓求知若渴的寧祈能閱讀兼具信仰與科學知識的刊物,張牧師為兒童創辦了內容豐富的《小羊月刊》。寧祈過世後,他積極進入學校教導生命教育。
  「我對生命教育非常執著,因為親身體驗生命的短暫。知道生命意義的人而言,死亡不是結束只是燈滅,因為有比燈更燦爛的黎明正迎向他。社會上一眛地追尋地位財勢,全民強調拼經濟,卻忽略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時,我們更確定需要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讓更多的人從童年就開始認識生命的價值。」
  他觀察台灣或華人社會對生命教育 認識不足,尤其害怕死亡或提到死,避免說「四(死的諧音)」字,以致於醫院、飯店沒有四樓、沒有四號公車。對死的禁忌,許多人不知生也不知死。又因為不尊重生命,許多失意的家長在無助下帶著全家自殺,導致自殺率不斷地攀升。這全是因為只看重金錢與物質,不明白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所導致。
  社會上痛心疾首的事故一再發生,張牧師的慈父心腸催促他要為孩子做些事,就主動進入社區小學,從一個班級開始生命教育課程。一學期下來,從校長不放心家長擔心下,孩子的生命有明顯的改變,家長熱烈迴響,結果整個學校和周圍的其他學校都開放了。

改變體質讓果樹結實纍纍

  去年,他被提名與另外兩位候選人角逐總會總幹事,經過兩次激烈的投票,被視為政治立場最不鮮明的他高票當選。七月的就任感恩禮拜上,他以果樹比喻未來方向:「當一棵果樹長滿了蟲,所有樹幹勢必都要修剪,只留下主幹才能重新成長。」
  提到教會如一棵果樹,因為出了問題,在福音宣教的使命上受到很大的阻礙,唯有把長蟲的樹枝砍掉,果樹才能再生且結果纍纍。教會必須改變體質,扎根於真理、以愛為肥料、以生命為陽光雨水、以殷勤耕耘為己任,田園沃土將再度枝繁葉茂果實纍纍。

(本文整理自可名、慶臨主持,每週一至舞09:00-10:00播出的「佳音傳送」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