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果。克拉克老師卻告訴我們,愛不愛耍寶不是重點,只要有心散播喜悅,人人都能做到。這是「超基本十一條」的第一層深意:快樂是可以教的。就算一個小孩天性憂鬱,凡事愛往壞處想,成長的環境充滿不幸,只要有人教,他還是可以從「帶給人快樂」的體會中,學會做一個快樂的人。
快樂必須靠身教
班規需要執行,作者執行這一條的方式卻不是耳提面命,也不是在牆上貼標語「要快樂喔」。他並沒說,學生多久沒製造驚喜就要受到懲罰,也沒說天天製造驚喜會獲得獎勵。他只說,他之所以訂這一條班規,是因為小時候爸媽常把他逗得開心透頂,於是他很小就許願:「等我有能力,也要多多為人製造快樂」。再來就談他當上老師之後怎麼實現這個願望。這是第二層深意:快樂必須靠身教。
快樂可以無中生有,和憂不憂慮無關
爸媽回到家,或老師在教書時,如果愁眉苦臉,怨天怨地怨空氣,這樣的大人正大把大把散播出不快樂的種子,怎要求小孩過得快樂?快樂與不快樂都是最易傳染的。克拉克老師是從爸媽那邊得到這種傳染,他再把它散播給他教的學生,這就是快樂的身教。 一定有人反問:誰不想傳染快樂?問題是我們都有好多憂慮,一綱多本、政治亂象、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等等。這種質疑背後有個很大的誤會,就是把快樂和無憂無慮混為一談。這是「超基本十一條」的第三層深意:快樂可以無中生有,和憂不憂慮無關。
快樂是需要積極態度的
很多爸媽一心想給小孩「無憂無慮的童年」,就盡量滿足小孩的慾望,結果便是把小孩變成「溫室中的花朵」。其實爸媽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送給孩子「無憂無慮的一生」。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趁早灌輸他「應付憂慮的能力」? 快樂應該是對付憂慮的一種武器,而不是無憂無慮。事實上,就因為人有憂慮,快樂的能力才如此可貴。你想製造快樂,快樂就可以被製造出來。這種能力不是逃避,而是有辦法換個角度想,苦中做樂,在患難中鼓舞自己也鼓舞別人。或至少,是想放鬆就可以放鬆,別讓自己越陷越深。 在書中,克拉克老師要製造「師生一起去白宮過耶誕」的大驚喜,是費過九牛二虎之力的。要設計別出新裁的作業,要製造懸疑,要請同事配合演出,還要向商家募款。這是「超基本十一條」的第四層深意:快樂不能指望天下掉下,要靠自己用心。快樂是需要積極態度的。
快樂亦是品格教育的一部份
這種積極態度,正是我們品格教育最欠缺的。太多老師家長都把品格放在乖、聽話、守規矩的層次。這些都是消極被動的特質,這樣的小孩不頂嘴不叛逆,能夠減少大人困擾是真的,但離「做個對世界有貢獻的人」卻還遠。他長大出社會,若被形容為「中規中矩」,大概就是表現平平。 被形容為「乖乖牌」,簡直就有貶意,只比「應聲蟲」高一等而已。所以,品格教育絕不能只把目標放在「我怎麼不防礙人」,還必須教會「想想我能帶給別人什麼」。這樣的正向思考,才能造就快樂人生。這正是「超基本十一條」的第五層深意:快樂亦是品格教育的一部份。
所以《優秀是教出來的》整本書最後一句話才會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小孩去熱愛生命。」換句話說,不懂熱愛生命,再怎麼溫良恭儉讓也是白搭。可見快樂不只是品格教育的一部份,還是最重要的一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