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線上收聽 廣播節目表 節目精華區 佳音出版 支持佳音 社群網站 下載區 主持人 佳音新聞聯播網 關於佳音 連絡我們 線上客服 設為首頁
線上收聽
經典音樂網 佳音現代音樂網 羅東電台 佳音電台 桃園 FM 104.3

WebApp 說明 app store Google Play
[ ]
RSS L FB
首頁
新聞 節目
台灣教育的另一種選擇~「自學」
-------------------------------
佳音廣播月刊 2022-01
周神助牧師的靈修筆記/新的一年如 ...
顯出寶貝的一年
這些年,我在佳音的恩典之路/魏德 ...
因為饒恕,化創傷成祝福/桃園城市 ...
台灣教育的另一種選擇~「自學」
我的一對金翅膀
給孩子們的新年祝福:住在我心裡的 ...
台灣女性不愛讀科學嗎?「佳音電影 ...
疫起守護疫情中的小兒健康
善用不動產信託,保障居住的權利
移工入境應投保COVID-19醫 ...
各位聽友大家好,向您介紹兩個新朋 ...
因您陪伴佳音 佳音可以陪伴您
光。職場

台灣的教改真的很糟糕嗎?

除了接受傳統教育體制,

你知道還有另一種選擇嗎?

 

台灣教育的另一種選擇

「自學」

 

本集「魅力學習看見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到『雜學校』的教務主任楊逸帆,一位對台灣教育改革非常有想法的年輕人,一同來聊聊台灣教育的變革力。投身台灣及國外教育改革實務將近十多年的楊逸帆,在2009年時,曾開拍一部紀錄片「學習的理由」。這部紀錄片一共耗費了將近7年的時間拍攝,在台灣的院線也有上映過,並榮獲多項國際獎項。除此以外,楊逸帆也長期參與台灣政策的討論及國內外包括港、中、美、日、韓等相關的教育研究。

新冠疫情對全球展開無情地襲擊,其中對教育亦造成巨大衝擊!各國教育體系也紛紛思考該如何去回應與應變。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前總理梅克爾所屬政黨)智庫,今年首度邀請台灣參與民間教育論壇。楊逸帆表示這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台灣的教育政策,倒底有何亮點?值得讓國際間來參考學習呢?

楊逸帆表示,台灣教育其實是很開放、很民主的,就像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自學」,而台灣也對「自學」的孩子,有完整的配套及核定措施。但這在國際中有一些國家,例如德國是不允許學生在家自學,有些家長甚至因為選擇主流學制以外的教育方式,而吃上當地的官司,所以台灣的自學實驗教育,是非常令他們羨慕的。

如果大家有關注國際間的教育新聞,就會發現其實基督徒家庭選擇自學的比例,佔蠻大一部份。讓楊逸帆印像很深刻的是,曾經在美國一間類另教育組織工作時,收到一封由丹麥寄來的求救信,信裡表示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自學,所以準備帶著孩子到美國,但是在搭飛機時警察卻把孩子攔住,並說家長可以走但孩子要留下!即使在以往的印象中,丹麥北歐國家是一個很先進的國家,卻在教育上有諸多限制。此外,德國或是法國這類新聞也層出不窮,很多家長因為選擇自學被告上了國家法院。

在這些國家的觀念中,受教權是必須由公權力來介入管理的。然而台灣在這方面,卻走在世界的前面。

在台灣想要進行「自學」實驗教育,政府仍然會有既定的教育規範需要學生和家長相互配合,但相對地,實驗教育也會給你一個空間。你可以提出一個計畫案,向地方政府申請,自行決定要調整、要接受、要否決的種種教育方針,以達到最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案!

因材施教的重要

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的生涯與規劃,都應該要經過設計。設計就是因材施教,每一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也許實驗教育也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但最起碼在台灣,我們可以擁有自由去嘗試與體驗。

比較成功的例子,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唐鳳,他當初在學校被霸凌而且找不到能夠溝通的同儕,但透過實驗教育自學,他的天賦就真的能被開展,「你是唯一」的獨特型就能被充分發揮。最近另外一個亮眼的案就是在奧運得獎的小林同學,他也是來自學家庭的學生,透過自學後,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挖掘出自己的優點!

但也有很多不太好的例子,例如台灣的家長很喜歡去干與小孩的未來,想要孩子起跑點比別人更好,所以想辦法去鑽各種漏洞,也就是假設我平常在傳統的體系中,我若無法進到前段班去,乾脆就自學,這就是不夠周延的實驗教育。

是不是比較有錢、富裕的家庭,才有資源去進行實驗教育呢?

有一位弟兄名叫蕭典義,他也是參與台灣教改很多年虔誠的基督徒。他住在高雄的前鎮草衙,人家說那是一個『不山不市』的一個地區。所謂『不山不市』就是不是山區也不是市區,領不了山區的補助,也享受不到市區的資源。但蕭弟兄就是要讓上帝的正義能發光,他認為教會就是很好的典範,大家共同分享資源,並學習守望相助,並推動中低收入戶組織起來,無論是博物館也好、你家隔壁家的手機行也好,都可以帶著你的孩子去學習。例如手機行這個店鋪的經營、如何使用3C、如何維修,這些都是能受用一生的一技之長,這也是另類的一種「自學」,不需要背景與花費,只需要起而行,善用身邊資源!

同樣是一把刀,你可以把它拿來切肉煮菜做很好的事,也可以拿來做壞事。受教育,是每個人的權利,而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尤其聖經說孩子是我們的繼承者,所以教育其實是我們的一國之本!

從小自學的孩子,長大後的表現會不會不如人呢?

楊逸帆表示,其實自學學生的表現,非但不會落於人後,甚至高出平均水準。因為自學不僅可以享受更活潑的學習、也更能找到真正的學習動機。例如你的學習不再只是為了交一份報告,而是真的透過搶救一個水生植物去學習自然生態。透過這種更活化的學習方式,當學生上了大學、出了社會,他們平均在表現上也都比其他的同儕還好!

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自己本身也是自學長大的孩子,常常有人問,如果時光倒流有選擇權的話,你會再一次做這樣子的選擇嗎?

楊逸帆表示,我想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因為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關心,但當我們只把焦點放在升學或考試,總以為世界的選擇權在於分數的高低,那你永遠只能夠撿別人剩下來的選擇,那顆原本要關愛世界的心,就漸漸的被關上了!

上帝造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就連一朵小花都有他可愛的地方!

楊逸帆最後提出他的一個「德中學」的教學理想。德,其實不完全是指道德,而是學習像耶穌基督一樣地給予。「德中學」的概念就是今天你為別人付出,明天你可能會獲得別人的感恩或回饋。如果我們都依賴別人分配的資源,那我們就會陷入一種競爭的狀態,其實是不健康的。但如果不論我們手邊擁有多少,我們開始針對我們關心的事情有所付出,就會啟動正向循環,那個循環非但不會瓜分資源,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分享,並進行更多的學習。

就像耶穌的五餅二魚,你願意給,自己就會得到的多!教育的目的,其實在教會我們一件事,就是付出!如果我們都可以效法耶穌,能夠對這個世界成為有幫助的人,恩典最終都會回饋到我們身上,願我們都能在學習中,成為一個快樂、善良、感恩並充滿熱情的人!

 

(本文整理自李文娟主持的「魅力學習.看見未來」節目內容,每週五08:05-09: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