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銅板的規劃 四十八歲那年,他認真思考是否要像演藝界前輩,只能被動接受別人賦予的角色。思考後他決定要開發自己、規劃自己、善用自己,希望將來能成為受人尊重、演技受到肯定的藝人。 「四十八歲的人能做什麼?」他說,當時決定前面方面時,就像小孩拿著零錢到糖果店卻不知道該挑選什麼糖果。 他提到手中有三個銅板,第一個銅板是健康。他是七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先天過敏體質加上氣喘的疾病,使他必須比常人更努力工作。排戲時,別人排三次就可以放下劇本熟練的走台步背台詞,他卻必須在別人下班去跳舞、看電影時,努力的K劇本。他說,身體的弱點卻成為推動他持續努力的動力。 第二個銅板是低學歷。所有加起來的學歷只有國中一年級的程度,使他強迫自己不斷讀書充實,從十六歲離開學校起就沒有間斷閱讀,吸收中外文學名著、各類知識,且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 第三個銅板是年齡,放眼港台藝人都是在年輕有所作為,反觀歐美國家領導世界級的演員都是中高年齡層,比起這些人他還算年輕,應該有機會發展。 想通這點,兩個月後他將計畫付諸實現,一九七八年後他由配角演到主角,達到既定目標。 他說,不是他比別人聰明,只是將自己的弱點轉變為優點,讓劣幣改變成良幣罷了。他還引劉俠的例子,她看起來像一張毫無得勝機會的失敗牌,但她卻將這張破牌打得極為漂亮,令人嘖嘖稱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