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寵物是活生生教材 |
我家養了一隻馬爾濟斯狗,雖然我是過敏體質,每次幫狗剪毛,都像如臨大敵。戴口罩還戴手套,剪毛後全身奇癢無比。因為從小剪到大,即使體質過敏仍習慣自己動手剪毛,沒送出去剪過。
家裡養狗,是因為老公堅持,也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多接觸活體動物,即使剛懷孕時婆婆反對,但是老公「家裡一直都有養狗,若從懷孕就養寵物,孕育的小孩就不會過敏。」這句話,婆婆就不再多說什麼。
養了多年,真要送走也有點捨不得。比起其他家裡沒養過寵物的小朋友,的確因為經常有機會撫摸接觸動物,教孩子動物常識時,可以有活生生的教材,也讓兒子在愛護小動物上做得頗徹底。看到別人家的寵物,會主動示好和詢問品種,做做公關,在人際關係的發展確有實質的幫助。
|
一筆一畫都是故事 |
四處旅行,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的經驗裡,讓孩子多方接觸各文化的藝術,刺激他對藝術的敏銳度,是我們一直身體力行的功課。
老公很喜歡繪畫,我則是幼年期有挫折經驗。當時常把物體畫成不該出現的顏色,被批評用色有問題。那時的孩子不像現在孩子這麼幸福,周圍有許多專家解讀,幫助調適情緒,因此對繪畫懷有恐懼,直到聽了一位藝術家演講,才慢慢克服。
兒子不太願意拿筆,當他的同伴都已紛紛拿畫筆塗鴉,他還是不願參與。我們準備許多畫紙和畫筆,甚至用在浴缸裡邊玩水就可畫畫的顏料誘導他,也不為所動。
他滿四歲後的某天,忽然開始塗鴉,而且會講出與每張塗鴉有關的故事。我把他說的故事寫在背後。看起來差不多的圖案,過些時候再問他,也都能講出原先的故事內容。每個線條對他都有意義。孩子想表達的、想解釋的,比他畫出來的東西要成熟、要快許多。
對父母而言,或許看見孩子畫出成型的作品,較有成就感。但是塗鴉期越久越好,塗鴉越多,他的想像空間越大。我準備一本繪畫本,讓孩子想畫時,就畫在上面。出門也一定帶小本子和筆,免得偶有佳作卻畫在不能保存的廣告紙上就可惜了。
他的作品,我用塑膠套套起來,貼在家裡的小小畫廊(其實就是牆壁、走道)。讓他隨時可以解說給訪客或朋友聽。美勞作品也陳列在他構得到的地方。他說,這樣好像我們常去的美術館,我聽了很開心,因為在自己家的美術館,他隨時可以觸摸自己的藝術品。這是一種實際經驗。
|
親手做體驗真實人生 |
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水果,我讓兒子試著栽種,看哪一種會發芽。我買容易種的小盆栽,讓他每天觀察植物的成長。和孩子每天一起做件不要花太多時間的事,讓他養成起床後先去觀察植物的生長。經常接觸蔬菜植物,他已經知道迷迭香很難種,薄荷葉和檸檬香蜂草很好種。
社區重視環保和垃圾分類。我也讓兒子參與自家垃圾分類,從小關懷居住環境,並對有人幫他洗衣服,學會感激。他看我拖地,覺得好玩,我就趁勢教他拖,一拖一退,才能清潔乾淨,從其中學會以退為進的道理。
婆婆從事老人居家服務,一有機會,就讓兒子觀察如何推輪椅,跟著長者一起行動。他好奇老人家為何動作緩慢,我告訴他,人都會變老,老了需要人幫忙的道理。教他從小建立尊重行動不便的人的照護觀念。
|
多體驗多思考多機會 |
生活上的實際經驗,對成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常花時間討論給孩子什麼最好,但是才藝或知識的累積,要從思考開始。從平日實際經驗裡,給自己思考的機會,從生活小事裡,得到的實際經驗並不比花錢學到的東西少,況且日積月累的體驗,影響是源遠流長的。
會唸書的人未必懂得做人,我們怪現代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其實多給他們一些實際經驗,就是給他們思考的機會和財富。
(「社區大學Easy-Go-健康新主張」黃琴伶製作主持,每週二17:00-18: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