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的日子,除了等候從田裡歸家的母親,就是穿梭在廟會戲臺間,歌仔戲、布袋戲、野台戲成為她的社會觸角。台前台後兩樣人生,演戲與真實人生的錯雜難分的關係,令一個學齡的孩子迷惘困惑。
父親過世後,母親帶著他們離開父家在外租屋,媽媽外出打工,她就跟著房東阿嬤進出豪宅與貧戶收餿水、到廟裡拜拜,讓她漸漸瞭解人間貧富無奈、敬鬼神、問命運。 似真又假的戲劇和真實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使她失去童稚的天真,換來是向神明剛烈蠻橫的追問:「我是誰?我活著要做什麼?」 帶著疑惑,她走進書店,從怪力亂神的書籍、女性雜誌、小說、勵志小品,到世界文學名著、新潮文庫等,拼命的求知、從書裡尋找人生解答。
十二到十六歲的青春期,她很不快樂。與母親有衝突,怨恨家,不喜歡自己,也覺得沒有人喜歡她。在掙扎中過日子,常有自殺的念頭,於是開始收集安眠藥。 又擔心自己死後的命運,就不放心的跑到廟裡看牆上貼的輪迴表,想看看下輩子會不會苦盡甘來。結果發現下輩子頂多是ㄚ環,最可能是畜生,她再度陷入活得不快樂、死了又難超生的痛苦迷惘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