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禮盒 陳如意(佳音電台公關專員)
在這個父母轉變為「孝子孝女」(孝順兒子與女兒)、孩子覺得受之無愧的年代,我深深地為女兒心雅的成長(1997出生),向神獻上感恩!
隨著丈夫(衛理公會牧者)工作地點的更換,女兒換過三間小學。我們為頻繁的變遷禱告,求主保守。在預備大學甄試時,我赫然發現女兒的自傳寫著:「因父親的工作有調派制度,居處不定,使我自幼就擁有驚人的適應力,並自我期許能『不受惡劣環境影響而改變自我價值』。」
回想她小六時轉學到高雄,因為個性溫和有耐心,曾被老師指派負責照顧一位「過動」的同學。當我參加家長會時,老師告訴我,心雅決定未來要當一個窮人!因為「助人」不是賺錢的行業。原來此時她的內心已有所抉擇,這是神奇妙的動工。
E世代的小孩,家中有電腦和冰箱,出門有24小時超商,生活在交通便捷的城市中,物資隨手可得,怎能體會貧窮的滋味?丈夫和我決定利用假期,全家去柬埔寨探望宣教士,並前往貧困鄉村教孩童中文,女兒是當然的小老師。看見她身處40度高溫的異地,沒有抱怨;面對陌生黝黑的面孔,平日內向的性格竟然能侃侃而談,令我心中不自覺的發出驚嘆。
面對大學選填志願,心雅決定讀社工系時,作為母親和傳道者,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她想要幫助人的渴望,是否能承受殘酷現實的考驗?相關的特教或心理系,會不會是較佳的選擇?她卻說:我想將資源與希望,「主動」帶給有需要的人,而非被動等待人來求助。這顯示她確實經過深思,並非一時衝動。
我禱告創造心雅的上帝指教我,在她上大學之前,該送什麼禮物,使她能擁有神的眼光,和真正憐憫世人的心腸。
感謝神,我邀請女兒到雲南作少數民族青年培訓,住在苗、彝、栗僳族當中。在教育資源極度缺乏的高山與村落裡,心雅與當地的同齡青年,度過了充滿驚喜的18歲生日;而培訓別人的過程,恰好成為她獨特的社工系新生訓練。
我們禱告:離家後,凡女兒所在之處(教會、學校、宿舍),求神使用她成為祝福!聽見她安慰室友,在教會與校園團契積極服事,知道上帝垂聽了禱告。
今年在她19歲的生日餐桌上,我竟然收到了第一個「母難日」精緻禮盒…,是心雅特別為媽媽預備的。在女兒的禮盒裏,我看見——生命因給予顯出豐盛、因感恩而美麗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