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樂地】
童年
是一首動人心弦的歌
>張夢瑞 佳音電台「老歌曲舊時情」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人
「童年」多麼美好的詞語啊!童年好似金色沙灘上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珍珠,晶瑩透亮;童年像黑夜中眨巴眨巴著眼睛的星星……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有許多美好、珍貴的回憶。 這些回憶中,有難忘的、有傷心的、有高興的、有鬱悶的…。
童年,是許多人一生中最難忘的回憶。那是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自由自在。在童年,所有事皆是新鮮事,當你以想像力看萬物時,無盡延伸的想像力使世界不只是萬花筒,也織就無數的回憶。
本事
童年是首歌,一首動人心弦的歌,更是一個夢,一個永遠值得回味的夢。在國語流行歌曲裡,描寫童年的歌,可追溯至民國時期流行的通俗歌曲「本事」。這首溫暖的懷舊小詩,是盧前(盧冀野)先生1934年創作的,由黃自先生作曲,為我國第一部音樂教材寫的歌。「本事」的原意為,原來的事情或那個時候的事情: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裡花落
夢裡花落知多少
「本事」雖是一首小歌,卻是兩位大師珠聯璧合之作,易記易唱,一經演唱就風靡全國。「本事」原是盧前先生新體詩集「春雨」中的一首小詩,黃自先生為編寫中國第一本音樂教材,選用了它並為之譜曲。至今台灣的高級中學教材中仍選有此歌因為廣為傳唱,此歌成為經典之作,少年人喜愛它,因為能夠感受兩小無猜的童真;老年人喜愛它,因為能夠喚起童年的記憶。
童年
繼「本事」後,來到五○至八○年代,一連串描述「童年」的歌曲,紛紛出籠,有:「小時候」、「憶童年」、「當我們小的時候」、「童年」、「小時候的願望」、「捉泥鰍」……。毫無疑問,羅大佑作詞譜曲的這首「童年」,堪稱是所有描繪「童年」的歌曲裡,最為大眾熟知且傳唱不輟的歌曲。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 手裡的漫畫 心裡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作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唸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對童年會有一種莫名的鄉愁,任何一個人不管童年生活再怎麼樣,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還是最懷念的日子。羅大佑的情形也是如此。 創作《童年》的時候,羅大佑是中國醫藥學院(現改為中國醫院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在1980年畢業前夕寫下此曲。
羅大佑五歲時,全家從台北搬到宜蘭,雖然只住了一年半,宜蘭卻成了他後來創作《童年》的重要場景;這首歌寫的時間是從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以及宜蘭醫院那棵大榕樹作為場景的開展。歌詞裡寫的榕樹、福利社、粉筆、黑板、一寸光陰一寸金,盼望著長大,都是他真實的生活記憶。
1981年,羅大佑首度以音樂製作人身份製作「張艾嘉的童年」專輯,這也是張艾嘉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這張唱片當時被稱為才子、佳人的心動合作。張艾嘉的聲音也許不算出色,但聽來總是十分舒服,純淨、貼切。音樂人李宗盛就認為張艾嘉的聲音「雖然不甚專業,但有一種安定的感覺,是一種神經質的溫柔情感」。
《童年》的啟示
《童年》清晰指出,一個人的童年與成長,就如同流水一樣地一去不返,「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無論你的童年是極度幸福或是無比辛酸,無論我們如何氣急敗壞地想留住童年,留住光陰,都只是無可奈何的徒勞罷了! 然而,我們終究還是該有權利去回憶,去幻想、去希望的! 不只是因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童年確是不可磨滅的一段;同時,一些憧憬、一些希望,更將在人生漫漫的路程中,溫暖我們風雨的心靈。
張夢瑞、林國欽主持的「老歌曲舊時情」節目,每週一至三15:05-16: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