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瞭望台
AI人工智能
真的來了
>黃夏成 佳音電台「發光的職場達人」節目主持人、靈活生命教練心房-企畫培訓師/生涯發展/父母教練/在家教育
孕育六十年的AI人工智能,正式誕生在人類的舞台,並且十年內會全面性地介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你是焦慮地對抗還是欣喜地迎接?
有人擔憂地問:「AI要來搶我的飯碗嗎?」
有人期盼地問:「AI要來提升我的競爭力嗎?」
有人不解地問:「還好吧?」
看看數據怎麽說?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了2020年全球共將減少500萬個工作機會;牛津大學推估,到了2033年時將有47%的當代工作被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取代;麥肯錫諮詢公司研究報告,30%的現有工作內容可改為自動化,影響涵蓋總職業類別的60%。
可謂鋪天蓋地的結構性衝擊,直撲職場和產業,進而改革法律政策及生活方式。
智慧音箱內建虛擬助理,可以當鬧鐘、幫你預報天氣、播新聞摘要、查資料、叫計程車等,去年全球出貨量590萬台,預計2022年將增加十倍。自駕車商用的經濟高達7兆美金;AI律師的LawGeex自動草擬合約系統為事務所省下80%草擬和檢查時間。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調查報告,到2030年AI將貢獻全球生產毛額14%的成長,高達新台幣471兆元。
淘汰賽還是晉級賽?
擴大「半杯水」觀點來看,或許可以意會AI所造成的衝擊:
1.悲觀者:只剩下半杯水了,怎麼辦?
2.樂觀者:還有半杯水,太棒了!
3.行銷者:喝了這口水,繼續追夢吧!
4.美術設計:杯身添兩筆故宮墨寶,從日用品變文創品!
5.品牌經理:加一支不銹鋼吸管,增值又有好形象!
6.批發商:市場太競爭了,價格再低一點吧!
7.口渴者:喝了再說!
你可以意會嗎?只是水的問題,還是立場和觀點的影響力?
過去兩三百年來,每一波的動力或技術變革都淘汰了舊有的工作模式和職務,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新工作,這一波也一樣,只是變動幅度和數量前所未見。
不要問:『AI會搶我的工作或我能夠不靠AI做什麼工作?』
要問:『沒有我,AI無法完成什麼工作或AI如何提升我的貢獻度?』
許多人的擔憂源自於過去三十年的成功,是把人變成機器,將教育、工作和生活設計成生產線。現在,人類把機器設計成人的樣式,所以如果你繼續過像機器一樣的人生,你一定會被像人一樣工作的機器淘汰。
活出上帝創造人原本的內涵和樣式,我們一定還有機會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AI如何為人類加值?
AI人工智能主要是透過軟體和演算法做出解決方案。
這種類神經網絡學習的主食是大數據,由於近三十年來數據量和數據種類呈倍數增長,雲端儲存空間急劇加大和成本大幅下降,進而引發演算法技術的跳躍式突破。
凡是知識與技術外顯性強、有明確SOP可程序化、重複性高及單調枯燥的工作,都可以有效的人工智能化;而在內隱性高、變化性多、重創意創新及高感受性的事,仍然只有人類能夠盡情發揮。
在AI崛起的時代,人類勢必要走上密集創造力、複雜決策模式、高度藝術性及深度情感性的生活與工作,這也是人類生命的本質。
AI的文字閱讀、視覺和聽覺的辨識能力,以及能動性都在提升中,但是只有人類有自覺、同理心及思辨能力。
人機關係與協作
人類過去在工作上主要跟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然後按需要操作機器去完成任務,AI來了之後,我們必須學習建立人機關係,才可能人機合作。
AI透過人類提供的大數據產出可行性的方案,是基礎的溝通型態,接下來我們持續把想法和需求輸入,AI就必須重新依循我們的指令,更新方案內容,最後我們再下達執行指令。
基本的過程其實跟人際溝通相似,而我們可以處於主導位置。
AI與人類並非對立的,可以協作而壯大,若我們任由自己的焦慮所牽制,不是去駕馭AI,則人類前景就真的堪慮了。
當HI(Human Intelligence)人類的智慧與AI人工智能攜手合作時,勢必將人類推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境界。
黃夏成主持的「發光的職場達人」節目,每週四08:05-0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