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聖經》 提摩太前書第四章第八節)
許多人讀到這段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都會直觀解釋這是在信仰中的勉勵,雖然重要,但比較屬於心理與靈命的層次,實行起來,與現代生活的概念就有些些杆挌不入。
飲食、生活作息影響身體健康
回顧人類歷史,大概很少有一段時期,像過去三、五十年以來如此的重視健康。從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層次,維護及促進健康,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經濟面上,世界各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昇,而且是不受控制的膨脹;過去十年間,各個國家的醫療成長,幾乎每年以百分之五以上成長。經濟成長越快的國家,如南韓及墨西哥,醫療成長更是超過一成。這還不包括保健方面的費用。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看到滿街販售的健康商品、有機食品等,就可知健康事業正是商機無限啊!
諷刺的是,人類的健康,真的有因為這樣而大幅提升嗎?專家引用年年增加的平均壽命,來說服人類在維護、促進健康上的成就。不過,投資這麼多而增加的幾年壽命,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可以享受人生,而非在藥罐子裡,甚至醫院病床上來增添統計數字的光采?!
一九九六年,日本厚生省提倡將慢性的成年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更名為「生活習慣病」。這樣的動作有何意義?主旨在提醒大眾乃至醫療專業,這些疾病雖然部分與基因遺傳有關,主要還是與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以藉此強調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毀壞我們的身體。
事實上,專家們很早就知道這樣的訊息,只是以為醫療科技終有一天能克服這些慢性疾病,另外則認為這樣的說法,引不起大眾的關切。
一九七九年美國研究統計,估算美國人死亡的原因,大半與這些生活習慣有關,只有四分之ㄧ的人是因為遺傳性因素死亡。經過三十年時間的努力,產前檢查及優生保健的進步,這些遺傳性死因應明顯降低,相對來說,生活習慣破壞健康,導致疾病而致命者,比率驚人地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