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師給予「甲上上」的高分,看完後,我還是嚴肅的向家長道歉:「對不起,我教育失敗。」 他愣了一下不解的說:「我是來向你感謝的,你怎麼說你教育失敗?」 「因為你的兒子寫的沒有一句對的。孝順父母是現在的事,不是將來的事,老人有老人的孝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孝順,小孩有小孩的孝順,而且我們無法決定未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很遺憾的事,值得省思。第二句也錯了,因為富有不是孝順的條件…。」 我曾在陽明國小當校長,下班後喜歡走一條小徑回家,沿路上有很多高級別墅,經過時常會看到兩位老人家站在別墅的窗口跟我打招呼,我也會停下腳步跟他們聊天。他們雖然住在別墅裡,看起來卻孤獨寂寞。他們是來享受別墅嗎?其實他們只是替孩子看家!
以孝敬替代孝思 孔子的學生子游問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一般人以為只要做到奉養父母就是盡孝。如此說來,人飼養貓、犬、馬等動物時,也一樣供給牠們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養動物有何區別? 三十多年前,我有難得的機會出國考察。因為飛機臨時延誤,特別打電話回家說明,當時沒有手機,必須在電話亭打有線電話。當我站在電話亭排隊時,聽到前面有位打扮時髦的小姐對著電話另一頭的人說:「阿嬤,我忘記告訴你要每天餵狗和貓喔…」聽後我非常感慨,她只關心自己養的寵物,卻忽略晚輩應對長輩請安,理當問候阿嬤好好關顧自己的身體。難怪孔子說:「今之謂孝,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 另外,有人以為要賺夠錢,富裕後請佣人來服侍父母才是孝順,這也是錯誤的觀念。真正的孝敬是親情,親情很難取代。
孝敬父母者在世得福 有位家長問我,孝是什麼? 我從《聖經》以弗所書6:1-2的經文解釋給他聽。「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中國人重視的百善孝為先,《聖經》早已闡釋清楚,孝要帶著「敬」。神為了鼓勵人孝敬父母,特別把孝敬父母當作賜給人類的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只要人從心裡及行為上真正的孝敬父母,就能得到神豐沛的祝福應許。 這位家長聽到這段經文後,非常感動的說:「我以為基督教是人死後無人哭」。我解釋:「基督徒是人死後沒有請人來哭,不是沒有悲傷的哭。」於是他歡歡喜喜的收下我送給他的《聖經》。
育子從胎教做起 學習就是「刺激」「反應」的聯結。二十世紀許多人看重胎教,期待從懷孕的那一刻,就先栽培腹中的胎兒。胎教不是二十世紀的產物,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記載。《聖經》告訴我們,胎兒是有感覺是有學習能力的,胎兒聽進去就有反應就會學習到,沒有刺激就沒有反應。 《聖經》路加福音第一章提到,當耶穌的母親瑪麗亞懷祂時,帶著歡喜的心去見她的親人伊利莎白,沒想到當伊利莎白腹中六個月大的胎兒,一聽到馬利亞的問安聲就歡喜跳動,伊利莎白因此被神的靈充滿,高聲呼喊:「你是女子中最蒙福的;你所懷的胎兒也是蒙福的!」、「你必歡喜快樂,許多人因他出生,也必喜樂。」 《聖經》從瑪麗亞懷耶穌的第一天,就告訴世人有胎教這回事。要重視胎教,除了為懷胎的母親和胎兒禱告,更要鼓勵懷孕的母親常常到教會禱告,讓孩子在母腹時,被神看顧保護、受刺激而學習。 路加福音2章25節,指出耶路撒冷有一個公義又虔誠的人西面,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神向他啟示在未死之先,一定會看到他所盼望的耶穌基督。當約瑟和馬利亞到聖殿那天,西面受神感動,進到聖殿遇到他們正請一位以色列老師拉比為小孩祝福,西面就把耶穌抱在懷裡。 皮亞傑的「多元智慧論」提到,如果嬰兒常給別人抱,刺激多,他的人際關係會較好,耶穌就是如此常被人抱著、聽人讀《聖經》、講解《聖經》,以致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 現代教育觀點來看,四個月大的孩子就能聽完整首莫札特的曲子,耶穌也用祂成長的樣式,讓我們認識人長大的過程應該是「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40)。身心智能全面成長,這是濡養之愛,也是嬰幼兒健康發展的結果。
(本文整理自張宜平主持,每週日10:05-11:00播出的「永恆的財富」節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