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興邦(圖右中留鬍子者)與他帶領的神行少年在家中聚餐
「有兩個親生孩子的范興邦和張鳳文牧師夫婦,卻有上百個青少年叫們老爸和媽咪。五年前他們成立「神行少年」,五年來接觸四百位以上的青少年,固定「回家」的有一百多位。這些孩子多是被學校記二次大過以上或有案在身,范興邦卻說:「……可能沒有人比我們的孩子壞,可是他們一天比一天更好,給他們一個機會,就是給這個社會一個機會!」
神行少年有神放下的美好特質 范興邦原來在一間教會當牧師,後來決定出來開拓一間大教會,因看到許多青年在街頭遊蕩鬧事,很想關懷幫助他們。2007年他們先在台中市北屯區繞城禱告三個月後,進入崇德國中認識第一位學生,這學生帶他認識其他二十幾位青年,接著又陸續在公園、咖啡廳、速食店、KTV、網路認識其他的孩子,「神行少年」的工作逐漸成形,五年來發展超過十三個神行團隊,在孩子聚集的地方聚會,帶領他們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范興邦取名「神行少年」,是因為他相信,他們的身上都有造物主神放下的美好特質,只是需要被啟發。出生於雲林斗六的范興邦,年輕時曾衝動加入幫派成為流氓學生,二十五歲那年遇見耶穌基督,生命被改變,因此瞭解孩子的需要。他總是對學校說:「給我最壞的學生」,因為他相信信仰及關懷能改變生命。 這些孩子多在公園認識,因此工作也從公園開始。起初什麼都不做,只是陪他們夜遊、飆車、唱KTV,孩子花一到兩年觀察,知道他們真心無條件的關懷,才卸下心防把他當作父親,順從每週見面接受門徒訓練,被改變的孩子,有人受洗,有從中輟生奮發圖強考進大學的。
神的愛能改變孩子的生命 神行有三大理念:「去」、「給」、「愛」。 「去」,是孩子在哪裡,他們就去到哪裡,有孩子在的地方就是聚會地點。「給」,是指他們憑著信心盡力給出去,神卻供應他們一切所需,讓工作持續。「愛」,體會世人雖然不好,基督卻是愛我們到底,以致於願意一再去愛那不可愛的人。 孩子多半來自父母離異、或無父無母、或父母在監獄的家庭,沒有家人的關懷和約束,行為易偏差,雖然如此,他們堅持絕對不放棄孩子。 神行少年成立第二年,發現有九個孩子墮胎或是害別人墮胎,范興邦心裡真是難過死了,看著他們傷害生命、傷害自己,一度做不下去,直到第一個孩子生下嬰兒,生命延續,神醫治了他。但是接著有強暴事件、吸毒與販毒、當詐騙集團的、砍人和被砍的,但是一次又一次被神說服,相信神可以改變這一切,讓不可愛的成為可愛。 「他們的行為的確令人很不高興很難過,然而神要我們看他們的本質,而不是看他們的行為,希望這些流離失所的孩子被改變後,負起對社會的責任。」
打開家門、打開冰箱、打開皮夾 為了給孩子家,他開放家庭,立下三個「O」,OPEN打開。一、打開家門,隨時歡迎學生進來;二、打開冰箱,學生隨時能打開冰箱或儲物櫃拿東西吃;三、打開皮夾,若需要註冊、或發生意外需要錢時,能打開范牧師的皮夾取錢用。讓平時在外讀書、打工、租屋住的孩子,有家、有找人商量傾訴,不再孤單無助。 許多學生白天打工、晚上讀夜校,十點多下課後到范牧師家已經十一點,聊天離開時約凌晨二、三點,第二早晨六點多,范牧師得叫醒自己的孩子起床上學,開始新的一天。長期下來體力是一大負荷。然而他願意付代價,盼望他們的生命因著神的愛被翻轉。 范牧師敏銳孩子的需要,會以顧及他們自尊的方式處理。如面對飢餓卻不肯明說的孩子,他會邀約包含那孩子的一群人去吃飯,或塞錢給旁邊的人請孩子吃飯。這些細微的動作,被渴望愛的孩子看得清清楚楚,知道老爸和媽咪是真心愛他們,他們開始懂得節制行為與說話內容,有人不小心飆髒話,就有人提醒,只為了不讓老爸和媽咪傷心難過。
一帶一是最快產生影響力的方法 神行少年不斷的接觸孩子,用各種方式訓練他們,寒暑假帶他們去做志工,如七月中旬去綠島舉辦退修會;七月下旬派兩個孩子到喜馬拉雅山蓋廁所、飲水設備和教室;八月底計畫帶孩子去爬樹,培訓孩子的能力、毅力、耐力。他準備募集資金成立類似庇護工廠的美髮沙龍,這一切全是培養謀生技能,及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過去想成立大教會的范興邦,現在回過頭來看神對他引領有不同的領會。他說,這個世界一定有一些人最適合我,可能別人都不容易接觸,而我卻可以得心應手的,如果我只有一把尺,我應該好好利用,不能有一點浪費。我曾想過,當一個大佈道家可以改變最多的人,可是我越來越發現,只有一個帶一個才是最快能影響多人的方法。
(本文部分整理自靜怡主持,每週一至五16:05-17:00播出的「幸福方程式」節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