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青·少·年】 爸媽,你愛孩子有多少? 馬震威 (平面設計師,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學生輔導) 你 有多關心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會多關心你。 或許很多父母都會說:我很關心我的孩子啊,我們怎麼會不關心他?是的,很多父母都自以為對自己的孩子很好,給了很多其實是他們不需要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許多家庭會出現的情況是這樣,家長關心子女的成績多過於品格,而他們也常常讓工作的時間佔去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讓孩子在補習班的日子取代了與自己共聚的回憶。 擔任學生輔導的這些日子,最常遇到的就是:一樣的觀念或勸告,學生會接受輔導說的話,卻對父母的話聽都聽不進去,因為父母關心孩子的方式不對,或是孩子感受到父母關心自己是有條件的。 很諷刺的情形是:父母辛苦賺錢給補習班,然後讓冷冰冰的成績數字造成親子間的緊張關係,甚至是隔閡和對立,之後再來尋求外在的幫助。 破壞親子關係的三大原因 據觀察,破壞親子關係的情況有下列幾項: 一、要孩子照父母的劇本走 很多父母只要孩子好好讀書,不要想東想西,但是現在的孩子欠缺的不是記憶訓練,而是思考訓練,我們的教育將下一代培養成讀書機器,而父母親沒有察覺,還一直逼孩子往死裡鑽,因為父母也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孩子念國中時告訴他,辛苦三年考個好高中,以後就輕鬆了;高中時又說,辛苦一下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工作就輕鬆了。殊不知他們大學畢業後,若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去念個研究所吧,然後呢?研究所畢業後找工作有比較順利嗎?活得比較開心嗎? 很多高學歷父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試問這些高學歷父母,現在辛苦的工作賺錢,有享受其中或樂在生活嗎?你還記得自己的夢想嗎?孩子不是念書賺錢的機器,他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 二、言教重於身教 誰最了解父母的為人?那一定是他們的孩子,父母是否言行一致?是否有好品格?孩子最清楚。當你說愛孩子,卻常常在他的重要時刻缺席,表示你不在乎他的感受或想法,只問他的成績與排名,或教導孩子要誠實,大人卻常常說「善意」的謊言。諸如此類言行不一的舉止,都會破壞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三、愛比較或是功利主義 整天拿自己的孩子比來比去,不是跟親戚孩子比,就是跟鄰居孩子比,誰的成績棒,誰的才藝多…。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拿來比較,成年人如此,孩子何嘗不是?你愛孩子是因為他的表現棒、功課好,或孩子賺錢多、有好地位?若真是如此,不是很悲哀嗎? 爸媽需要學習如何作父母 記得有一個廣告詞是這麼說的:「我是從當爸爸之後,才開始學會當爸爸的。」對!沒人生來就會做父母,但是重點是,家長真的有「學習」做父母嗎?如果您以為孩子是你生的,你最了解他,你知道什麼對他最好,那我只能說:您低估了孩子,也高估了你自己。 當我們買了一支新手機,會去閱讀說明書,學習如何使用,因為不按說明使用,可能會弄壞不便宜的手機;我們換一個新工作,會去學習這份工作該有的專業技能,以完成我們的工作,否則工作可能會不保;但我們生了一個孩子,卻以為不需要任何學習,就可以把他養育成材,這不是很奇怪的邏輯?孩子不是應該比手機或工作更重要、更寶貴嗎? 你有學習如何傾聽嗎?你有學習如何溝通嗎?你有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嗎?為什麼喜歡看漫畫?為什麼喜歡搞樂團?為什麼喜歡跳舞?為什麼不愛回家?為什麼看到父母就煩? 如果身為父母的人都在逃避,不想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那麼您覺得您的孩子會尊敬您、和您的關係會好嗎? 相信每位父母,一定都希望和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是良好的關係是需要付上代價去學習和經營的,衷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畢竟錢可以再賺,考試成績會過去,唯有逝去的光陰以及孩子的成長是無法重來的。 (本文整理自靜怡主持,每週一、二、四、五16:05-17:00播出的「幸福方程式」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