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與父母相處的七個建議
親子關係可能在過去的時間中,會讓對方有既定的假設,例如:父母不信任孩子或孩子不信任父母,如果一直以這種模式相處的話,日積月累,在孩子都還不算成熟時到長大後,很可能造成每一次與父母溝通時都先預設了相處模式,而父母也容易有這種狀況。於是李玉瑛提出以下六大建議:
1、要先了解父母動機全是來自於愛。子女都會認為父母很自私,所以通常容易出現負面的語言或文字,但做子女的必須了解,父母之所以會這樣說全都是為了你好。
2、不以怒氣還怒氣。以同理心來感受對方的情緒,以理性分析思考對方的出發點是什麼。主動向父母表達善意,如:「爸爸謝謝你這麼擔心我,我好感動,我現在成年了,請你讓我放手去試試看,給我機會和時間,若真的失敗的話,我願意聽你的話。」
3、與父母討論,具體的舉例說明反對或不同意的點在哪裡。父母親比我們年長,經歷過的人、事、物比我們都還豐富,可以請父母提出他們的想法,大家一起來討論。
4、感恩、尊榮父母。平常應常常想到父母是如何的栽培我們,如何養育及教導我們,經常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與尊榮,讓父母會因為我們的表達感到窩心。
5、健康的界線。子女應甘心樂意的為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例如:主動自己做家事、主動分擔家裡的工作;如果與父母同住,更應找份穩定的工作,絕不要在經濟上倚賴父母供給;其次,待人和應對進退要合宜。李玉瑛說到,她之前與父母相處時都是較順從父母的想法,為自己負責之後,與母親相處時關係就比較對等了,為自己負責,是為了不要讓父母擔心你,因為你有能力可以照顧自己了。
6、隨時省察自己的動機。若必須要做出與父母親意見想法不同的決定時,應該理性的分析給父母親聽,並尊重父母有生氣的權利。
7、需要給父母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