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窩】 家庭裡的小星星 文雅怜 (佳音電台「給你幸福」節目主持人) 以一連串的符號,老師發考卷報分數為開場的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經過了五、六年,還是印象深刻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一個講究學歷和努力的國家、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一個渴望符合社會價值的家庭,構成了人生舞台上極大的拉扯……。 雖然近幾年因醫學以及媒體的傳播,人們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簡稱ADHD)、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自閉症 (Autism)、失讀症(dyslexia)……的孩童們,有越來越多的認知和協助,然而存在於當事者、家庭、社會間的張力,仍讓許多人在淚水中打滾多年。有時我會想,認知,似乎無法拉近人與人心之間的距離,有時是你必須放棄自己的角度,才發現兩人的相距並不遠。 《心中的小星星》電影裡,新來的一位美術老師,抽絲剝繭地發現這位小男孩有閱讀障礙的問題,他的加入,讓原本舞台上三角間的拉扯有了變化。孩子的父親基於「應該關心孩童」的角度,一日來到校舍找美術老師一談,卻被老師點醒,真正的關心是:即使對方失敗了,卻願意承諾陪在身邊;想家了,願意隨時張開臂膀歡迎你回家! 攜手與孩子彩繪美麗人生 倒轉二十年,大學畢業前,自己為了參加新聞局舉辦的大專深度報導新聞獎,與一組同學以「過動症」為題,訪問了幾個家庭。印象深刻的是,一對父母親為了他們的孩子放下了工作,只為陪伴孩子更穩定的揮灑他在藝術上的才華!他們拿出一本本的畫冊、一堆堆的雕塑作品給我,眉飛色舞的解說著孩子創作的過程。 就在欣賞美麗的作品時,我不經意地問了這位父親,你覺得你一天要花多少心力在孩子身上?這位父親眼眶竟紅了起來,喃喃地說:「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但是很值得!」望著這位鏡片上還有淚痕的靦腆父親,我覺得是這對父母先放棄了自己人生預定的角度,以致他們的心可以跟孩子在一起,一同彩繪人生的美麗。 後來認識一位孩童,是因他多次在校發生與同學們和老師們的衝突,連學校的輔導室也抓頭不知該如何是好,醫師的診斷為「過動兒」。他的家長幾乎每日要被叫到學校報到,家長只能道歉,並說明一定會讓這孩子繼續服藥控制情緒。這樣的情況來來回回經過了三年,有一天,他突然邀請我們家在週日前去看他剛加入的教會,因他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帶著忐忑的心答應了邀約,後來才發現他是一個人獨自前來家旁教會的。 聚會中,我看到不一樣安穩的他,但是我知道,他在學校的情緒明明還是像狂風般的肆虐,我開始納悶,他的「過動症」會不會只是因簡化地被貼上標籤,卻沒有挖掘到真正讓他外在過動的主因。後來真有一本新近翻譯的書,作者為美臨床醫生暨研究學者理查.索爾(Richard Saul),他指出「許多原被確診為ADHD患者的病例,經過他的治療後找出了背後的真正病因。從輕微的視力及聽力問題,到重大的精神與生理疾病,都會出現可能被誤診的症狀。」 陪伴發現孩子生命小星星 回到電影裡,這位過來人,且具有洞察力的美術老師,為了讓這位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可以走出心中的陰霾,特別辦了一場全校師生都要共同參與的繪畫比賽。原本在課堂上意氣風發的各科老師,也生澀的拿起畫筆,拼湊著一個個不同的繪畫符號,看起來既不流利,也不幹練。而原本封筆不再繪畫的男孩,重新拾起他的畫筆,熟練的運用各種元素,繪出他的感動與打開他的心。 如果以閱讀人心來說,有時我們可能也有點閱讀障礙吧!望著孩子們生命中產生的各種符號,身為父母有時百思不得其解,有時是等著聽到別人為你打分數的焦慮。其實,我們跟孩子的處境相差並不大,彼此心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如果我們願意放下一些我們預先對於生命解讀的角度,願意真心地陪伴孩子,用望遠鏡、用放大鏡、用顯微鏡,只為看出其生命中的光彩,那麼我們將發現每個人心中的那顆星星,不同光澤,卻同樣耀眼! (文雅怜主持的「給你幸福」節目,每週一、二、四、五16:05-17: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