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樂學堂】 冬季骨關節疾病防治 彭蕙仙 專訪 / 周祥俊 主講/撰稿 中老年人的骨關節炎多在寒冷的秋冬發作,因為他們的骨關節容易長骨刺,或骨質增生的狀況造成關節退化,使得寒冷的冬季容易產生疼痛。 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的情況在晨間起床時特別明顯,之後輕微動作則稍有改善,若一旦活動過多則又加重,症狀是關節處於長時間固定位置後有僵硬感,活動時有摩擦的聲音。嚴重時,關節畸形和腫脹,好發部位依次為脊椎、膝、髖、第一蹠趾關節,上肢好發於指間關節和肩、腕、肘關節。 病因病機 增生性骨性關節病因是關節磨損和撕裂,超過軟骨的修復能力導致。首先發生在關節表面的軟骨軟化及下面的骨骼改變,並在軟骨上出現邊緣性骨贅增生,刺激關節的軟組織,影響鄰近的血管、神經,發生在不同關節會有不同的症狀。 由於人體老化,精氣衰減;長期慢性疾病的損耗;先天稟賦不足;偏食、過度忌口等不恰當的飲食引起後天不足;長期過度勞倦;長期養尊處優等原因,引起精血不足、肝腎虧損、任督二脈損傷,導致筋骨缺乏營養而逐漸衰弱,易受各種致病因素侵襲,是病發的基礎和主因。 康復調治 增生性骨關節炎是退化的慢性病,應儘早調治,減少關節僵硬,防止和減輕畸形。 1、生活起居:首重保暖。床鋪應柔軟平順及具承托力,以保持脊柱的彎曲度。 頸椎病人應使用低軟枕,高度以枕下後6至8釐米為宜。建議腰椎增生性病人可以在腰部橫墊一軟枕,高度以受壓後為3至5釐米為宜。不要過度限制病人的活動,以影響全身氣血運行。 2、運動鍛鍊:指導頸椎增生病人作旋頸運動,腰椎增生病人作旋腰運動。關鍵是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角度,特別是頭後仰的角度和腰後伸的角度,都要達到過伸的要求。建議四肢的增生性關節病病人仍要活動,以防止關節僵硬,活動的程度以能忍受為宜。 3、飲食營養:保持「三高」: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四低」: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飲食的飲食原則。少食或不食動物內臟,以免誘發尿酸病,並補充維生素D和鈣。 4、控制症狀:老年人耐受能力下降,缺乏休息會嚴重影響康復。因此當急性發作、疼痛劇烈時,應採取綜合的方法,給予藥物以減輕疼痛。 防治要點 1、平時的勞動和運動要量力而為,生活和工作要講究正確的姿勢,避免關節或關節的某部分過度或長期受壓,避免長途步行和長時間提重物,以免造成或擴大損傷。 2、此類疾病容易在著涼、潮濕下誘發或加重,因此老年人應注意全身和局部的保暖,避免在潮濕環境中生活。若著涼要趁早治療。 3、此類疾病是一種隱襲性的慢性病,先有骨關節的退化,活動和負重的承受力減退,加上外在因素下促成骨關節受傷、氣血瘀滯,形成疾病症狀。當人心思愁煩、菸酒過度、性生活頻繁等,導致肝腎虧損,各種慢性病延伸所致。出現症狀除了要就醫治療外,步入中年後要作定期體檢,以及時發現和及早治療。 4、急性期的表現部和「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病機相關。治療上急性期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為主,應採取綜合治療以減緩疼痛。 5、可配合其他治療,如針灸、按摩,物理治療等。 6、本病症狀的緩解,不等於病理學的治癒,因為容易因外在環境或活動不當而復發。因此症狀消失後,仍要做適當的鍛鍊及防治工作。 7、患者的膝關節的增生性關節炎如久治不愈,應做關節鏡檢查,由醫師診治判斷是否需要施行手術更換人工關節。 (本文整理自彭蕙仙主持,每週一17:05-18:00播出的「熟年的天空」節目內容)